“半月前,我收到了长乐王的来信。”
魏越军苦笑,他以为长乐王听到消息后,会第一时间斥责于他。
可没想到他只是求助他出兵河间城,护河间城百姓安宁。
老郡守一死,他即便是暂代了郡守之职,可依旧掩盖不了襄垣城的风言风语。
而魏越军没有任何立场去反驳,因为事实便是如此,是他引狼入室,是他害死了老郡守。
他魏越军应该要恕罪。
可长乐王一封信让他明白,河间城遭受的难,他魏越军必须要负责。
于是他来了,带着对王平的恨,和对河间城百姓的愧疚。
“明日我便会领兵回襄垣,王爷在信中也有几句话是对你说的。”
魏越军看向面前这位年轻的柳典军,听闻她今年才二十,比他还小上好几岁,可已经有胆谋孤身硬闯河间。
他自愧不如,反而是在老郡守墓前逃避了两月有余。
说起来,当真是…….
“柳典军,下次见,我定要邀你好好喝一杯。”
魏越军脸上挂着一抹淡笑,抬眼看向柳絮,眼中满是钦佩。
柳絮自然不会拒绝,扬眉道:“好啊。”
待魏越军走后,她才拆开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前面写给魏越军,柳絮匆匆翻过。
后面半页纸写给柳絮,柳絮将信纸捋平,一行一行看去。
-柳丫头,此次河间城看似乃红巾叛党之祸,可背后牵扯甚大,若是你能收到这封信,证明魏越军那小子同你一起将叛党收拾得差不多了。但你千万不可放松懈怠,万事小心些,按兵不动,待我回来,逐个收拾。
谢宏青的话说得直白,魏越军应当也是看过这段内容的,可他只是看在心里,半句不提。
王爷所指的“背后牵扯”应当与襄垣郡无关系,柳絮心中隐隐有了底。
看来她想得不错,这次红巾之乱,将有些人的坏心思也勾出来了。
王爷一直按兵不动,急煞他郡内不少人,抑或是他的手下。
要么趁这次河间城之祸让王爷元气大伤,要么借着这次机会,逼王爷反。
他们成功做到了。
王爷在上京被陷害,路上又得知河间城之难,只怕这次不得不反。
只余这群人和上京的刘、林两家有没有瓜葛。
柳絮垂眸,唤了文玄几人进来,将信纸递给他们几人看。
宋清溪在宋家照顾他爹,宋家家主昏迷,一众不知道哪跑出来的魑魅魍魉正围着他转。
口口声声说宋清溪不懂做生意,他们可以把宋家的生意接过来,代为经营。
文玄一目十行看过,心中已有了个底,将信纸递给司萍和杨天邑后,轻声道:“柳队,你怎么看?”
不知何时,大家都爱称呼柳絮为柳队。
先是司萍,后来是宋清溪,再后来文玄和杨天邑也这么喊。
柳絮皱眉,将自己之前的猜想说了出来。
文玄点头,心中暗暗一叹,“只怕这红巾军只是颗棋子,好戏还在后头。”
“不知王爷何时回来,”现下最好的结局便是王爷在这儿才能狠狠的镇住那群人。
柳絮思绪有些乱,她们对河间、渤海两郡以往的势力不了解,也不知来者是敌是友。
她蹙着眉头,“就如王爷所言,按兵不动,先看第一个来者是何方神圣。”
外患已除,这些个人总要顾及面子,不可能一上来就舞刀弄棒。
她们只要拖到王爷回来,一切便好解决了。
第二日,柳絮站上城头,送别魏越军。
魏越军骑马走在队伍的末尾,回头望了望站在城墙上的人影,笑着挥了挥手。
一侧的副将对柳絮好奇,可惜他们停留的时间太短,只能向魏越军打听,“这柳絮当真有这么厉害?”
这几日河间城的百姓可是对她敬佩得紧,大街小巷的童谣都在唱着柳典军如何只身闯河间,救世子,杀红巾。
魏越军回过头,脸上不知何时挂上笑,他想了想,侧脸瞥了副将一眼,“同她比,你还得学。”
第一次收到长乐王的信时,他并不意外,只惊愕于长乐王竟然会在送给他的信中,夹杂着写给柳絮的话。
他是如何的自信,才能觉得这封信能越过这么混乱的局势,送到柳絮手中?
这是魏越军第一次对柳絮这个人产生好奇。
可很快他便明白了。
他出发前派出了探子,提前打听了河间城内外的情况。
探子直言红巾乱党进城后便在河间城大肆搜刮,同时对河间城的进出管得极严,城外聚集无数流民。
流民们缺粮缺水,甚至到了饮污水,食腐尸的地步。
可他带着人进入河间城时,却并未发现这个状况,当时他便有些怀疑,只是没同柳絮这个人联系起来。
毕竟王爷只提及了她,并提及她还有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