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孟在门前站定,脸色依旧苍白,问道:“进来坐坐?”
柳逸直摇摇头:“平河州有妖祸,山主让我过去支援,这就要走了。”
岚孟心中暗喜,这倒霉玩意终于要走了,面上还是一副冷淡的模样:“那就祝你一路顺风。”
柳逸直看着她欲言又止,犹豫半晌还是什么也没说,转身朝城门走去。
岚孟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道路上,才推门走了进去,一路扶着墙回到房间,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昏昏欲睡之际,她猛然惊醒。
糟了,没把琉璃瓶要回来!
-
翌日,未时,秋迁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怀里抱着琵琶,轻轻叩了叩紧闭的大门。
“闫姑娘,我是秋迁。”
大门“吱嘎”一声开了,秋迁走到院子里,看见正屋的房门开着,她走近看了一眼,没人,正打算去其他地方看看人在哪的时候,闫扶音披头散发走了进来,朝她道:“坐。”
秋迁把琵琶盒靠在了脚边,拘谨地坐在椅子上,脊背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交叠着放在膝盖上,眼睛时不时往门外望。
岚孟给她倒了杯茶,见她还背了包袱过来,便问里面装了什么。
秋迁忙道:“是给师傅的拜师礼。”
她打开包袱,里面是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等物。
她忐忑道:“我不知道修行中人拜师有些什么讲究,只好按照学子拜师的规矩准备了这些俗物。”
岚孟捡起一颗莲子瞧了瞧,微微勾了勾唇,她把莲子放了回去,道:“先拿回去吧,拜师之事不急于一时。等你有所成就了,再去这个地址找他。”
岚孟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给秋迁。
秋迁接过纸条,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原本她还担心师傅会不会嫌弃她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凡人来着,毕竟闫姑娘仙姿玉貌、惊才艳艳,她介绍的师傅必定不是泛泛之辈。
岚孟补充道:“当然,如果遇到更合适的人,或者想加入四派一盟,你尽可放手去做,这是你的自由。”
秋迁郑重地点了点头。
岚孟道:“我不是音系,暂时只能教你引气入体之法,后面就只能先委屈你看书自学了。”
秋迁懵懂地点了点头,“既然是闫姑娘教我,那还是请你收下这束脩吧。”
岚孟皱眉拒绝:“我不会做饭,你给我也是浪费。”
“把东西收好,然后出来吧。”岚孟率先走了出去。
秋迁只好把东西都收了起来,她走出门去,看见闫扶音戴着帷帽站在院中,她指了指脚边的蒲团,“坐在这里。”
秋迁有模有样地盘腿坐了上去。
“意窍、心窍、精窍分别在哪你知道吗?”
秋迁摇了摇头,岚孟抬起手,枣树下的一截枯枝便飞进了她的掌中,她拿着枯枝指了指秋迁的两眼之间,“此乃意窍,其中脑汁可生出元意。”
枯枝又指向她的心口,檀中穴上方一寸五分的位置,“绛宫即为心窍,心血培养元神。”
最后,枯枝指在了肚脐下方一寸三分的位置,“通俗来讲,精窍即为丹田,可以生出元性。”
“所谓引气入体,便是让元意、元神、元性三元真勾连天地灵气入体,先汇聚到丹田之中,然后分别冲击三脉。让灵气起于丹田,上出关元穴,沿面部进入意窍之中;然后再沿着脊柱向下,抵达命门,此乃督脉;最后让灵气扩散至四肢百骸,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当你能感觉到灵气充盈在身体每一个毛孔之时,便是引气成功了。”
岚孟弯下腰拍了拍秋迁的肩膀,温和道:“你先试试,失败很正常,引气十多次才成功的人也是有的,不要太着急,我就在这守着你。”
秋迁点了点头。
岚孟走到正房台阶坐下,看着秋迁闭上眼睛,凝神静气,空气中丝丝缕缕的灵气涌入她的三窍之中。
日头西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秋迁仿佛睡着了一般一动不动,岚孟百无聊赖地用手扣着台阶上枯干的青苔。
夕阳缓缓沉入西面的山峰之下,天边两朵白云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这时,岚孟抬头看向秋迁,灵气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地涌入她的身体之中,她整个人都仿佛被云雾笼罩,忽然,庞大的灵力从她身体里迸发出来,震散了周身朦胧的雾气,枣树上蹲着的寒鸦被惊地振翅飞离,短促凄凉的鸣声久久不绝。
岚孟勾了勾唇。
不愧是她看中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