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月宝钗初入贾府,顾着与各姊妹相交,不想宝玉倒与哥哥牵扯出一桩丑事来。
原来薛姨妈借住贾府,也有借贾府族学督促薛蟠读书之意,哪知这代子弟青黄不接,只思富贵享乐,不思求学奋进。贾府的族学,早已被亲族蛀空了房梁,薛蟠竟比在家时还自在。
薛蟠乐得无人管束,因他手脚大方又受追捧,又有诨号“香怜”、“玉爱”二人好面相的小意讨好,遂起了龙阳之兴一一享用。
薛蟠尝够了趣,众人知他喜好又献新人,他便将这二人抛在脑后不再去学堂。哪里知道宝玉、秦钟看上了这两人,旁人仗着他的势又与宝玉的小厮大闹学堂。
这事说与薛蟠,他也只当个笑话听,他再莽撞也不会为了外人要宝玉如何。
哪知竟被宝钗知晓了,原来那日几人受邀去尤氏处看腊梅,她去邀黛玉同行,稍落后其他姐妹。
在一处幽静小路,只听一妇人咬牙切齿骂宝玉没良心,帮着外人欺负侄儿,又骂薛蟠不仗义,自家侄儿为他受欺,也没个表示。
宝钗初来贾府,不识得面生妇人是谁,还是紫鹃提醒是璜大奶奶,贾府玉字辈的嫡派子孙贾璜之妻,她口中所说的侄儿应是娘家侄儿金荣。
宝钗不想坏了黛玉的好兴致,遂牵着她往另一边走了,黛玉嘴中还忿忿不平,“不过一个打秋风的亲戚,也敢编排里面公子少爷的是非。”
宝钗见她小小年纪在自己面前故作成熟,好笑地要去捏她嘴儿,黛玉假装嫌她手冷娇笑着叫紫鹃快跑。
其实宝钗手哪里会冷呢,许是热毒的缘故,整日都是暖呼呼的,冬日黛玉最爱去寻宝钗的手,比暖手炉还好用。
见黛玉跑开了,她吩咐莺儿悄悄去找学堂的小厮打听,自己小步蝶移跑去抓她。
冬日银装素裹,一片茫茫白雪,唯有腊梅点缀着亮色,红如朱丹、粉若桃腮、黄如蛋黄、白如玉石,各有千秋。最绝的是小小的、柔软的花瓣又托着晶莹的碎雪,如同花仙子的至宝。两下交映,不知是雪点亮了腊梅的娇艳,还是腊梅衬托了雪的高洁。
尤氏也知这腊梅喜人,特邀了两府的女眷前来赏雪,除尤氏的儿媳秦可卿病弱未至,其余人都坐在一处吃席。
宴罢,贾母要玩牌九,两个媳妇与薛姨妈、熙凤等陪着,来贾府小住的湘云便与贾母说,要与姑娘们再摆一桌,去雪里玩。
贾母不爱拘着姑娘们,又担心她几个体弱,特别是黛玉受不得风,便让底下多备几个火炉子去。
三春又思起之前围炉煮茶之事,说与湘云听,湘云便闹着要大家再同她煮一回茶。
宝钗想起幼时被黛玉骗上渔船,诱哄着喝了半瓶梅子酒,仔细想来那时的放纵滋味才是一生难得。
暖酒配凉雪可去寒气,故而说与大家,“我兄长近日送了几壶可作养身健体之用的露酒来,我想着一人独享倒不如大家一起煮来喝了,也可抵御寒气,岂不比煮茶更称雪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
宝玉是最爱与姑娘们扎堆的,听说有暖酒,又让底下小厮将庄子里新送来的鹿肉、鹧鸪处理好送来,姑娘们只管烤就是。
宝钗见桌上都是肉食,又吩咐文杏去小厨房要一些山珍、嫩苞米等素食来。
黛玉一开始还说这样吃喝辜负了好腊梅,宝钗将一串烤好的嫩肉放她盘子里,她只好吃了,谁知后面大家跟着效仿,肉串在她面前累成小山,都来堵她的嘴。
黛玉悄悄去拧宝钗的手腕子,被早有准备的握住,只好安分地吃起肉来,见此众姐妹都笑弯了腰。
贾母听着外面的欢笑声,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感叹道:“难得黛玉这么开心,从前与宝玉一处,这两个小冤家天天斗气,如今倒是都与宝钗合得来。”
于是众人又夸起宝钗,又赞她容貌又赞她品行,又说她此次选秀大有可为,夸得薛姨妈嘴角带笑,又说贾琏相貌堂堂,又回宝玉芝兰玉树,连贾兰都一并夸了,又说尤氏这次腊梅宴办得巧妙。
一时间屋内几人都是眉眼带笑,轻松快意,唯有邢夫人暗自咬牙切齿,将这些小辈在心里从头骂到脚。
宝钗见黛玉埋头吃肉,只与众人说话也不理自己,暗恼自己不该才哄好了她,又去逗她。
黛玉自是可以不理自己,自己却不能不理她,她先天不足,身子娇弱得很,一丝不妥当也容不得的娇娇。
宝钗将她碟子里的肉拿到炉边上热着,又拿了两串烤好的菌子给她。
黛玉将头扭到一边,问她:“你又做什么?一会儿给人家塞满烤肉,一会儿又想塞些菌子过来,我又不是你圈养的雀儿,你喂什么吃什么。”
宝钗在桌下轻轻握着她的手,黛玉挣了下,没挣开,倒要听听她又有什么说辞,左右都是她有道理。
“你脾胃虚弱,吃多了肉食,夜间恐要吃些苦头,你且吃些山珍调和调和。”
黛玉本就没吃两串肉,不过小口小口咬着并未闲下来罢。听她这样说,今日确实好兴致,也不与她生气。
黛玉拿起菌菇咬了口,汁水鲜甜不已,菇子肥厚,被宝钗烤得微微焦黄,吃起来又脆又嫩,竟比现捞起来的河鲜还好吃。
她嘴角微微上扬,语气骄傲,“吃苦头也是你害的,谁叫你要递肉过来。”
宝钗赶紧赔小心,说是自己的不该,黛玉于是故作大度地放过她了,又去喝宝钗杯子里的酒水,将两杯都占去了。
对面的湘云看得一愣一愣的,竟觉得与宝钗一处的黛玉格外娇艳,呆呆说道:“还是宝姐姐有办法,连林姑娘都被哄得服服帖帖的。”
宝钗听这话,眼角一跳,她才将黛玉哄好,这下账恐怕又要落自己身上,连忙将烤好的苞米递给她,“多吃点。”
“哦哦,多谢宝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