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锦花市鬼怪闲谈 > 第14章 哎呀,逆女怎么红了

第14章 哎呀,逆女怎么红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的家乡千雪山就是一脉剑符的起源地,古时候千雪山太穷没钱买鞭炮,外出务工的戏班子回来觉得乡人可怜,就让花旦想办法舞剑画驱邪符代替鞭炮驱赶年兽,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我小学时,老师还经常说起小时候看人舞剑符的场景,说是没有鞭炮声,也可以听听风声、人声。万家灯火声亦是惊雷声,这样来再大的年兽也不怕了。”

但剑符并不好舞,不仅要求姿态端庄,还要在舞剑时不能停顿,一气呵成地把符画完,不然就不算完成驱邪仪式。

多年下来,以前的剑师都讨生活去了,剑符也就失传了。

“我是民俗”特别遗憾没有亲眼见过剑符,以前为了吃饱穿暖不得不舍弃的东西太多了,但让她再选一次,她还是要选吃饱穿暖。做到了这一点后,再往回看谁又能不怀念呢?

她很感动能亲眼见到一气呵成的剑符,虽然跳得跟她想象中的优美完全不一样。

这条转发在锦花市引起了一波讨论,很多人都开始讲述自己街巷、自己的村庄曾经有过什么被遗忘的民俗。

日子过好了,市民还是盼着精神生活也跟上来的。

期间也夹杂了对舞剑人祝如意的讨论。

诸如“这剑舞得颇有东坡遗风,就赐名肘仙儿”的玩笑层出不穷,祝老头都选择性略过了。

他只是神色淡然地站在人群中,哦了一声,道:“啊,我家逆女怎么出名了?”

-

除了微博外,锦花论坛也很热闹。

画符一直是个高级功工种,剑符就更是了,一般的鬼吃了大攻击性的剑符基本都会狗带,但正常来说,狗带后还是会留下一尊石像,毕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跳大神也要跳得爱国不是?

市博物馆的馆长都是知道内情的麻瓜,每年都打电话争着要被他们开过“光”的真文物呢,捐出去没有钱也有锦旗,尤其跟着孟云回来的喜丧神,一看年纪就不小了。

最后怎样?就剩了一地土灰!

太无情了吧!

而且他们怎么觉得她舞的姿势他们挺眼熟的呢?

不久之后有个人发了一段视频过来,这段视频是由两个小视频剪辑而成。

画面一分为二,上边是身穿家传黑金道衣的年轻男子在焚香敬祖,下边是身穿白裙的清丽佳人在设坛焚香。

两个人都念念有词,画面到这里还比较普通,属于除鬼师请祖宗前的必要步骤。

但接下来就让人吃惊了。

设坛后,两人同时睁眼抬剑,起手的高度,舞剑的节奏都一模一样,只是一个内敛俊秀,一个狂放不羁,这时画面一转,镜头切到了手部,两只修长的手臂同时执剑落下,身后的邪神发出一声清响,转眼都化为尘土。

从种种细节以及空中响起的雷声看,毫无疑问出自同源。

这条视频剪辑也很有水平,加上BGM活生生配出了一股宿命感。

热回1:“我勒个雌雄双煞,这哪一派的啊,除神杀鬼都片甲不留!在线@民俗博物馆,还不来管管!”

热回2:“这是谢家人的符!我化成灰我都认得出来!她是谁,怎么会谢家人的符?”

多方对比之后,论坛肯定了这一观点,确实是谢家人的符。

谢酬神不太适应城市生活,作法时举着手机骗他说在自拍都能信,故此留下了不少早期作法资料。

当然,也有人怀疑。

“谢家人的符,不可能吧?谢家这一代就剩谢酬神一根独苗,我记得他没有姐妹啊!”

而且谢家人比较特殊,因为身负天谴的缘故,几代人都在久居深山,不怎么社交,人也比较老派。

前几年谢酬神出山不仅穿着古装,还带了一队纸人午夜上宣传部报道,接待处以为有大鬼围城,吓得神经衰弱了好几天。

有了这事,宣传部现在每年都宣传让新人先在app打卡。

话又说回来,谢家人独来独往,真想不到他们会把家传绝教给谁,关于祝如意和谢家人的关系,论坛众说纷纭。

谢酬神长得比较帅,在圈子里也有不少迷妹迷弟,有人就想通过小马哥问祝如意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马哥上哪知道去,但他也有一手资料,爆道:“那个祝如意,当时来报道也是直接上的宣传部,接待处听说有新人吓得都没敢出门……”

祝如意刚浏览完论坛,整个人也很茫然,她很想说,什么谢家人,这就是网上认识的小哥给我的好吧?小哥说我们家以前帮过他!

再仔细一想,那串原始数字ID是谢酬神,也太吓人了。

茫然中,她给数字君发了个消息,问:你是谢酬神吗?

数字君许久回了一个:嗯。

还真是谢酬神,祝如意挺开心的,多认识一个人多一条发财路嘛,她还挺好奇永安堂怎么帮过他的,不过了解到谢酬神往事后,就立马打消了线上沟通的想法。

因为,祝如意打心眼里怀疑谢酬神打字是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戳出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