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和法部的人都去哪儿了?
刑部和法部的人此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到底是给他们干哪里来了?
为什么他们要辗转海外,去往佛国,然后又在佛国转向,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佛修的吩咐,最终彻底把自己给干迷糊了?
静寂海禁飞,除了船没别的路可走了,航线又越来越陌生,憋了许久的刑部和法部众人你推我我推你,终于还是忍不住壮着胆子上前去问了。
——不怪他们,佛家有怒目金刚,这位引路人实在是过分武力充沛了。
刑部/法部:害怕。
“快到了。”
怒目金刚,啊,不是,无我和尚刚安抚了一句,壮士便应声,匆匆跑了回去。
无我:……
无我和尚心里也苦,他自然知晓希兰国这些人在暗戳戳地害怕他,可,他也不是要故意威吓这些人,他……他纯粹是在给自己壮胆。
毕竟此行,他是要去接佛子大人,无青师兄回家。
无我心里怯怯,自己也不知道此行究竟能不能有个好结果,只好闭目喃喃,继续颂着佛经壮胆。
“他又开始念那些东西了!”刑部和法部挤在一团窃窃私语。
他们这些人为了执法手里十个有十一个都沾染了人命,谁也不能说自己就百分百没杀死过一个无辜之人了,无我佛法高深,他念诵的佛经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小的压制和威吓。
“他说‘快到了’。”有人安慰自己和同伴。
所有人对视一眼,纷纷开始祈祷起来:希望这个“快到了”是真的“快到了”,希望此行……一切顺利。
……
在所有人都因为他的回归而跟着连轴转起来的时候,归厌正舒舒服服地窝在希兰王宫的满玉殿里,翻看直到现在也依旧保存完好的书籍和信函。
这是闻人得愿儿时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御无尘孩提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已经被设为了禁地,归厌不知如何摸到了这里,津津有味地翻看起从万年前至今的过去的痕迹来。
——御无尘不给他留记忆,他就自己来找。
归厌翻过了厚厚的书,确认了自己从小就喜欢收集情报信息,而闻人得愿更喜欢绘画的事实。
幼年时的闻人得愿在书籍上留下了许多绘画作品,而御无尘梳理的情报信息结论则正好扎在那些绘图中央。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后来翻看这本书时留下的补充记录,比如御无尘写下的对当时的结论的回顾(猜错了还是被证实了)、对闻人得愿画作的好评、还有各种其他的闲谈(如吃不吃桂花糕之类的)。
又或者是闻人得愿各种搞怪的简笔画和对御无尘留下的谈论的回应与反击。
等等。
归厌没有找到留影石和留影花牌之类的东西,估计要么是被御无尘带走了,要么是被除他之外的其他人带走了,但仅仅只是这些岁月的划痕、被落下的书籍和记录、挂在宫殿里的画卷、滞留在这里的摆设(没错,除了被抹去了制造者名讳的赏赐外,这里所有的摆设也全都是御无尘的作品)……都能让归厌感到满足和怀念。
以及,能够窥探到他们过去生活的一角。
因为有三皇子闻人许请归厌入宫暂住的幌子,归厌没有惊动任何人,就这样来去自由地在满玉殿里待了几天,直到时间划到了一周后,收徒大典要开始了。
闻人许要在收徒典礼的第一天便出席迎接来宾,他既不在宫里,归厌也没办法再继续在满玉殿里待下去,只得去闻人许的行宫里待着。
归厌倒也不是不能外出,但他懒得在这种时候再多生事端,也不愿意做些无谓的事情,比如满足他人对“玉琰”的好奇、有可能的挑衅、奉承或讨好,便干脆闭关修行,只等着养精蓄锐,在个人秀上出席。
修真界不比俗世王朝,因为时间观念的缘故,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间跨度都极长。
(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周的准备期简直就是神速中的神速了!)
收徒典礼的环节自然也相当冗长:
在收徒典礼的前十五天,是典礼开幕和迎接宾客的环节,一般是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还会设置一些挑战活动给小辈们出出风采。
这是所有聚集性活动都会有的环节,和收徒典礼本身无关。
从第十五天开始到第三十天,则是典礼开始前的例行接待会。
主办方会在这个时候陆陆续续来齐,有分量的主办方和宾客,以及后来的宾客也会在此时分流入场,挑战活动等展示自我、小辈和自身势力实力的一些活动也开始上档次。
到了收徒典礼的第三十一天,所有该入场的主事人都来齐了,这时收徒典礼才会正式步入正题。
也即:归厌为其十五天的,对外的个人秀场;收徒前的例行夸夸(英年才俊、天地人杰之类的歌颂和推选);以及在众人见证之下闻人得愿的正式收徒三个环节。
一般情况下,师尊会在徒弟的个人展示的最后一天到场,然后在夸赞后正式收徒,有些以示重视的师尊则会更早入场,一般为提早三天、五天,极少数才会在秀场的一开始便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