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是和我们公司的汪总监关系却不小。”
果然如何肃所想,刚被打开的门又被傅泽桉关上了。
听见这话,傅泽桉大概知道何肃也把当年的事查出来了,不对,也不一定是他查的,也有很大可能是汪婷直接告诉他的。
所以他坐了回去。
不管是为了姜早还是为了嘉莳。
即使他知道当年的真相,但他和姜早都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就无法服人。
“何总直说吧,你想干嘛?”
"傅总果然是聪明人,我想让嘉莳退出这次竞标。"
这次和Serenel的合作,能把公司业务扩大至国外,何肃当然想赢,而酥韵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嘉莳,何肃便以此威胁傅泽桉,想让他退出,这样酥韵竞标成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何肃有十足的把握,结果他听见傅泽桉说:
“想让嘉莳退出,不可能。何总知道什么就尽管说,我无所谓。”
——
张婉清和姜早约好了周六一起去家居市场,为了方便,她还得先去周景初的酒吧把车开回家。
至于为什么拖到今天才去,因为她家和工作室离得很近,她平时的生活也就是家和工作室两点一线。
出门之前,她看着朋友列表里的周景初,点进对话框,他们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聊天记录,就是她给周景初转了一万块的干洗费,周景初回了个谢谢。
她坐在沙发上在对话框里编辑着什么,没过一会儿她又摇了摇头,把编辑好的信息全部删掉。
张婉清在纠结她要不要告诉周景初她要去取车了,但又觉得太刻意了,车钥匙在她自己手上,她想去就去呗,给他一个不相干的人说干嘛。
到酒吧的露天停车场后,张婉清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车,只是她的车好像出什么毛病了?为什么发动不了引擎啊?
张婉清又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她只能拿出手机翻通讯录,最后却发现她在京市根本没有可以帮忙的好朋友。
她正想下车去附近找修车厂来拖车,副驾驶的车门被打开了。
张婉清一转头,和探头进来查看轿车中控台情况的周景初的视线撞在了一起。
两人的距离近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风从张婉清身旁的窗户吹了进来,吹得她的头发四处乱飘,飘到了周景初的脸上,也飘到了他的心上,让他的心有了丝丝痒意。
张婉清赶紧理了理头发,将周景初往外推:
“你干嘛?”
被张婉清这么一推,周景初才反应过来,他看着张婉清慢慢红起来的脸颊,嘴角上扬,认真解释:
“不好意思张小姐,我出来透透气,看见你在这儿半天了都没开走,就来看看你是什么情况。”
出来透透气只是周景初的说辞罢了。
那天在家和张婉清一别,他就特别想和张婉清再见,但是他和张婉清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他约她她也不一定会出来,所以他只能看着他们寥寥无几的聊天记录在家里“郁郁寡欢”。
某天去酒吧时,他听停车场大爷说有一辆车在那儿停了好几天一直没人开走,查了监控后他发现那辆车是张婉清的,他便知道张婉清肯定会回来开走她的车。
于是周景初开始守株待兔,他每天都在酒吧呆着,并专门派了一个店员在停车场守着,让他一发现那辆白车的主人就来向他报告。
所以他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地出现在这儿,是因为他的店员几分钟前就跑去跟他汇报了。
张婉清没再跟他计较,本想让他走,一下想起自己目前的处境,她看着面前的人像看见救命稻草一般:
“假傅泽……,”
说出口张婉清才发现自己这样太不礼貌了,毕竟想找人帮忙,她赶紧转口,
“不好意思,你叫什么名字啊?”
是啊,到现在她都还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名字,他好歹救过她一次,眼下还要救她第二次。
好在周景初并没有在意:
“张小姐你好,我叫周景初。是周氏的继承人。”
这么说张婉清就清楚了,周氏是国内很有名的食材供应商。
“周先生,我的车好像抛锚了,你能帮我联系一下修车厂吗?”
周景初当然不会拒绝,他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确实有修车厂的联系方式,他一个电话打过去修车厂就会派拖车过来把车拖去修。
他看着那串数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迟迟没有拨通电话。
张婉清开口提醒:“周先生?”
周景初还是把电话打了过去,简单沟通后,挂了电话,他看了看手上戴着的腕表:
“张小姐,你的车很快就有人来拖走了,修车时间挺长的,现在也到午饭时间了,不如我们一起去附近吃点东西?”
张婉清心想着确实可以去消磨消磨时间,就答应了。
两人边吃饭边聊天,聊得还算愉快,张婉清发现周景初这个人和她那天在机场看见他时他给她的第一印象很不一样,他也没有那么不靠谱。
饭后两人又坐了一会儿,修车厂就联系了周景初,说车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个小零件出了问题,已经换上新的把车修好了。
周景初坚持要把张婉清送到修车厂,其实是想多和张婉清相处一段时间,但他这样是喜欢上她了吗,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只是觉得张婉清让他忍不住想靠近。
到了修车厂,张婉清先简单试了一下,确实已经没问题了,她再次和周景初道谢,正想走,被周景初叫住了:
“不过张小姐,你为什么到今天才来取车?”
“我明天约了人去家居市场,有车更方便,那个人是嘉莳的产品总监,你说不定认识。”
张婉清知道周景初和傅泽桉关系匪浅,便顺口提了一下。
周景初脸上露出狡黠的表情:
“姜早姜总监嘛,我确实认识。”
张婉清点头:“对,就是她,我先走了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