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夫君,作为富家公子,他总不至于不为他赎回来。
......
曹家的事情。
薄止余知道的内容其实不比焦则打听到的多。
二姨母和二姨丈与曹母关系一般,此前从未到江南城看望过薄家人。除了逢年过节的节礼外两家再无其他往来,曹家应该只有曹祖母对薄止余这个小外孙有几分真心。
但上一辈的恩怨属于上一辈。
他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已经到了京都近前,曹家人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不起原身的地方。
看在原身的面子上,他决定为这些‘家里人’备上一份年礼。
不过,还得提防点,以免曹家人不会被这个‘死而复生’、‘叛国钦犯’的小外甥给吓到,直接带兵把他拿下......
在跑了几次京都城,发觉关口守卫实在森严后,薄止余彻底放弃了自己混进城内的想法,还是在金陵守株待兔,等待曹家人送上门比较靠谱。
这些天他也没闲着,除了修书一封外,就是在难民和施粥棚之间奔走,他有一手还算不错的记账本事,毛遂自荐后,在这些地方轻松赚上几份外快。
但是想要用这些钱买年礼肯定不够用,就在他思索着要不要紧急投资一波大的时,南北朝的战局传来了一个大消息!
秦浩将军——战死了!
外界只知道秦浩将军在河谷之地一次与吴刚对阵时不慎坠马而亡,没人知道具体情况。
朝廷之上,太后、幼帝震怒之余,连忙选拔新的将领,竟无人将秦浩下葬一事放在心上。
秦浩:......
民间多流言,指责由于太后懿旨,让秦浩将军在临战时分神,所以他才会不慎身陨。
谣言愈演愈烈,太后回过神来时,京都城竟已有过万数民众要为秦浩请命!
自古以来,手掌军权的将军,都是帝王的眼中钉。好在秦昊已经死了,太后反应过来后,没有吝啬,次日垂帘下旨,准秦浩入葬金陵皇陵北室,享侯爵尊位。
吴刚:嘻嘻,斩爵之功,主子定亲自为他犒赏。
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对于小民生计的影响非常大。
一日不出门,外界就已经传遍了秦浩将军即将开建陵墓一事,所需劳役日结数十文,足以普通百姓人家一日口粮。
难民们翘首以盼,都指望能够选拔入伍。
清晨一大早,素衣打扮的年轻公子施施然到了皇陵侧门,他花了数日功夫在金陵城用算术一道,碾压了数位老账房先生,故而有机会来到皇陵应征。
虽说早死的老父亲没有强压他继承家族企业,但出于兴趣,他本硕研读的专业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
将手中的钱袋塞给面前的管事,薄止余出手大方,这一袋里银两份量足斤足两。
管事立刻就露出了笑脸,“小先生不用着急,管皇陵建设的大人还没到,等到了,我立马将您的名帖和履历报上去。”
薄止余心想,得亏难民多,否则一个名帖还真难折腾出来。
“拜托了,韩管事。”他笑了笑,“这可马上到年关了,该不会拖到年后去......”
管事:“哪能呢,之前那风波你也听说过吧。这修建陵墓一事,迫在眉睫。放心,你我同宗,我肯定会为你上心。”
薄止余微微点点头,又不经意问道:“可有定下是哪位大人前来修建陵墓?”
管事迟疑片刻,才道:“照往年,该是工部派人前来。但听说宫里也在大兴修建,许抽不出空。还不知道会定下哪位......韩小先生,耐心等等吧。”
被称为韩小先生的薄止余面色如常,他笑着和这位管事又寒暄了几句,才告别离开。
这些日子,除了想方设法接近曹家人,薄止余一直没放弃寻找韩谷的下落。
韩谷曾在京都下狱。
他初来乍到,在金陵城登记难民名帖时,特地用了韩谷的名讳,既指望有心之人能够注意到他,也指望韩谷周边有人知晓后,能将同名效应传导过去。
基本他逢人就会主动告知自己的姓名,就连借驴车帮难民拉货,也会主动告之。如今,薄止余遇见过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知晓这个名字。
薄止余特地穿上了和韩谷类似的素衣,虽说两人气质不同,但如此效仿。
兴许有概率,会遇到同时见过他们二人的人。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