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雅回头,不是很明白为何薄止余喝过药后,仍然还在不住的咳血。但他也不敢多问,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坐上后面的马车。
薄止余瞥了一眼吴大吴二,让他们跟上方雅。
没一会,两辆马车就到了江南城内的薄家米仓附近。若是细算,薄家米铺在江南城内共有三十六处,米仓共计二十一座。
为了保证安全,米仓外部有高高的围墙,防止被盗窃或破坏,所在位置也处于靠近河流的地方,便于水路运输。
下马车后,空气中弥漫着谷物香味。薄止余看了看旁边的河流,心想若是真的要卖给北方,从这里运输很方便。
赵掌柜在米仓外等着,看到薄止余的马车后连忙迎上去,他道:“那两位将......客人早早就过来在米铺里等着,您看,我是直接将他们带到这里吗?”
薄止余闻言,微微点头,又道:“他们来之后,可有说什么?”
赵掌柜老老实实回复,“没说什么特别的。只是询问了米仓数量,似乎所需数目较大......”
北山军队脱离大本营奇袭而来,所需粮草数目众多不算奇怪。薄止余又问了一些问题,比如来人穿着,所持身份凭据,以及有没有验过银两。
“......”赵掌柜苦笑,“这些我哪敢详问。”
“哦。”薄止余心想也是,当兵的哪会给行商之人好脸色。他琢磨了一下,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你可观察出,他们身上有没有带刀刃兵器。”
关于这个,赵掌柜左右看看后,凑上前来在薄止余耳畔低语了两句。
方雅在马车里等着,心里觉得奇怪,他们不是过来例行巡查米仓吗?
在马车外,吴大吴二对视一眼,隐隐有了猜测。
过了片刻,赵掌柜领着两人来到了米仓门口。只见走在前面的壮汉,身材魁梧高大,手背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疤,脚下步子沉稳,一看就是个武人。而跟在后面的中年男人,瘦小干柴,蓄着长须,不像士卒,到像个郎中。
走了近前,武者冷哼一声,双手抱在胸前,老神自在。而后面的中年男人忙上前作揖,行了一礼。
“见过薄家小少爷,在下名为吴江。”他指了下后面的壮汉,“这个是在下的同伴,您叫他吴海就行。”
吴大吴二:“......”
他们脸色微微古怪,很快恢复正常。
薄止余端详了一下。这北山营军人常年边关作战,与外族血拼,身上气势威严果然不俗,想到这,他随口夸赞了两句,便让赵掌柜领他们进去。
走到门口,他又回头,嘱咐方雅在马车内等候就好。他微不可察的用余光看了吴大吴二一眼,他们面色如常,和这两个人并没有视线交流。
两边是不认识,还是不相熟?
薄止余不动声色的收回视线,本来以为能看到点什么,结果到现在为止,一切平静如常。
薄止余、赵掌柜以及吴江吴海几人进入米仓,方雅依旧在马车上休息。等到门外空地只留下吴大吴二,他们才交头接耳起来。
“不像是北山军营的人。”
吴大压低声音,“但知道你我二人的名字。说不好他们真实的身份,万一是王爷的安排呢,先看看。”
北山军营除吴刚将军所亲带士兵,另有三路偏将所带部队,大都是后来慢慢组建起来的,人数众多,他们也不敢说全都认识。
米仓内,放满了陶罐、木桶。上有一层厚厚的油纸布盖着,以防下雨受潮。
赵掌柜一面介绍,一面将油纸布打开,用于展示,“原本干燥的米在陶罐里放着。不过我们昨日已经开始了更换,放到了木桶里。”
他说,“这些木桶到时候由羊皮筏子系着,顺着水流,就能连夜送到城外去。”
“不但神不知鬼不觉,而且丝毫不费人力物力。”
“好法子。王爷若知道薄家功劳,肯定会赐下奖赏。”吴江跟在他们身边,不断出声附和,偶尔驻足将米仓里的粮食拿出来看看成色。
在他身后,吴海视线东西乱瞄,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薄止余观察着他们,片刻后,笑了一下,开始第一次试探,“这些天不怎么下雨,但是风很大。赵掌柜你回头将油布取了,改成竹编、木材在上面压着,免得吹走。”
吴江一怔,还没说话。
吴海哈哈一笑,催促道:“就是,那些东西比油布牢靠多了。快点换吧。最好赶今晚前,就全部换成竹编和木材!风这么大,你们也不怕这些粮草全被老天爷吹跑了。”
赵掌柜讪讪笑道:“这......伙计们昨晚才忙了一夜。更换油布又是大工程......”
吴海闻言,胡子一吹,正要发威吓唬。吴江连忙暗中使了个眼色,让他住嘴,而后笑道:“无妨,这些不碍事。”
见两人动作,薄止余心中有了数。
当下不再提油布木材之事,只问二人还有什么要看的。吴江见状,便提出要去其他二十处米仓都转转。
薄止余不置可否点头。
这些米仓全部都转一圈,怕不是为了知道具体地方,破城后好前来取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