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京都,虞王卫无虞正在京郊皇陵给卫华卿举办葬仪,皇上、太后、朝堂重臣、军中将领,还有百姓代表,都在其中。
人数千千万,但真正悲伤的怕是只有太后一人。卫华卿是她最疼爱的小女儿,纵然挥霍无度、豢养男宠,也最与她贴心,最让她放心。
卫无虞把葬仪办的合乎法度,又隆重盛大,还亲自写了祭文,追述长公主生平、赞扬她为国捐躯,听的人声泪俱下。
太后和忠于长公主的人十分感动,觉得长公主有此兄长,死而无憾。
突然,有一队士兵抱着盒子走到陵前哭诉,卫无虞着大臣去问,领头士兵打开盒子,说:“长公主在营帐中被男宠赵子诚杀害,我等已取了赵子诚头颅,来祭拜公主,告慰公主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长公主养男宠的事虽然众所周知,但这样摆在明面上来说,却是头一次,又是当着百姓朝臣和皇上的面。
问话的大臣走到皇上卫无忌跟前跪下,说:“皇上,这如何处理?”
卫无忌本就不喜卫华卿,碍于太后压力才出席葬仪,正漠不关心的当看客,可没眼色的大臣竟当天下面来让他处理,他一时有些慌乱、难堪。
处理的话,太后必定不满,不知又要怎样对付他;不处理的话,不好堵悠悠众口,也会让百姓觉得他无所作为。到底是选太后,还是选百姓呢?
卫无忌一边想着,一边随口说:“算了吧!”
此言一出,民众沸腾,怨言四起。
恰好百姓代表中有赵子诚族人,他们站出来,跪倒一片,声泪俱下,大声控诉:“族弟赵子诚,被长公主掠去,因不肯屈做男宠,妻女被杀,此事绝不仅仅涉及族弟一家,请皇上严肃查处,主持公道,断不能使天下百姓心寒无助!”
卫无忌头痛不已,求救的看着卫无虞。
卫无虞假装没看到,待百姓和大臣都议论纷纷,抗议声此起彼伏,他才走出来,大声说:“赵氏冤屈,待本王查明之后,必定加倍补偿。”
众人安静下来,卫无虞又说:“长公主若真有圈养男宠、戕害百姓之事,自该依法处置。可如今长公主已殁,冤债无主,本王代替长公主给大家赔罪。”
卫无虞说着居然跪了下来,身旁大臣赶紧去扶,卫无虞制止了,他说:“先皇早逝,幼妹顽劣,养教不严,为兄之责。我身为长公主的哥哥,理应替她赔罪,愿乞大家宽恕。我愿散尽家财,替长公主赔偿抚慰受害之人。”
“我身为先皇之子,远离朝堂、不问朝政,致使百姓受苦,冤案丛生,有辱先人,我亦有罪,愿乞大家宽恕。今后当勤勉克己,一心为公,造福百姓,护卫国土。”
卫无虞说完,陵前众人都被感染,竟山呼虞王万岁,齐喊:“造福百姓,护卫国土。”
太后此时才惊觉卫无虞大办葬仪的用意,然大势已去,民心所向,她也无可奈何,提前离开了。
卫无忌一身皇袍立在那里,感到无数的目光刺向他,那目光不是对九五之尊的敬意和畏惧,而是蔑视和愤怒,他不禁汗涔涔、泪潸潸,摇摇晃晃的倒下了。
侍卫将卫无忌抬上轿子,也回宫医治了。
卫无虞站起来,满意极了,他大计已成。
葬仪的第二天,泽国文人名士到处鼓吹:“唯有虞王才是真龙天子,才能富民强兵,创造盛世。”
百姓们也互相传播:“只有虞王才会主持公道,真正为民做主。”
第三天,朝堂大臣联名上书,为护卫国土,强大泽国,请皇上让位于卫无虞。
第四天,卫无忌宣告身患恶疾,让位于卫无虞。
卫无虞假意推脱,朝堂大臣跪请虞王继位。卫无虞这才荣登大位,从此泽国军政民心,全在卫无虞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