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被心机权臣盯上后(重生) > 第31章 暗谋

第31章 暗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别忘了,你独身一人自然不怕死,你的兄弟却还有父母妻儿!”张喆文盯着尤二微变的眼神,冷笑道。

“你不妨回头问问,他们怕不怕!”

尤二转过身,一个个看过去,好几双眼睛在对视之后低下头去,有一个眼底隐有愧对,却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大哥。”

他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娘,辛辛苦苦将他养大,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不能因他而死啊。

尤二眼中露出颓败,半晌,艰难的道:“张大人,你的条件我尤二应下。”

“但你若敢伤害我兄弟家人,天涯海角,形同此桌!”尤二一刀劈下,霎时,经历数年风吹雨打仍然矗立的石桌表面猝然出现一丝裂痕,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崩塌。

——轰,四分五裂。

狭窄崎岖的山路,一顶四人抬露顶小轿赫然出现,眼前渐渐开阔起来,不远处,鸡鸣犬叫,屋舍林立,郁郁葱葱之中,农人躬身耕耘。

抬起头正准备歇歇,忽然瞧见什么,语带不确定:“是不是大老爷来了。”

有人继续插着秧,头也不抬道:“大人肯派衙役来已是恩典,又怎么可能亲自。”

他话还没说完,便听见越来越多的声聚集在一个地方去,然后便是方才那人含泪感动道:“这点小事,怎么好劳累大人?”

说话的这人是上杨村的韦老德,他们村和下游的下杨村积怨已久,原因便是每年下杨村的田都会因为上游排下去的水积在田中,又排不出去收成不好,久而久之,便对上游的上杨村起了恨意。

上杨村的农田连续三年草盛而致禾苗良莠不齐,收成逐年下降。

这草便是榆钱,随风而落,落地而长,幼苗与禾苗难以分辨,即便知道是下杨村的人捣的鬼却苦于没有证据,两村矛盾愈加剧烈,到了互不通婚,迎面碰上也装作不识的地步。

直到两日前,上杨村的人去杂货铺子买瓜种,本定好的种子却被下杨村的人故意高价夺去,发生口角之后怒从心起的去报了官。

本不成想县令会处理这种尚无实证、乡里矛盾琐事,却没想到张县令不但亲派衙役来查,还亲自来了。

“本官受陛下恩典得封县令,时常感激涕零,日日恐有所失,在本官心中,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啊。”张喆文叹息一声,着花落锦的说了一番,果不其然,跪着的百姓一个个感激涕零,直呼青天。

张喆文这才笑意和煦的让他们起来,好似真的是与民鱼水的青天县令。

十几人匆匆从山下赶来,瞧见一行侍卫众星拱月着青袍带銙,乌纱帽微恍,登时脸色微白,未及说话便先噗通跪下。

张喆文一眼不瞧,走上高坎,挥退了一人跑的太快而撒了小半的沫子茶,严肃道:“陛下有言: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

又道:“然俱王天下者,必国富而粟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耕种乃百姓之本,亦是本官心之所系,劝人务农更是忠臣之本,如今在本官任下,让你们对务农失却信心而力生所怠,实乃本官失职啊。”

说罢,意有所指的瞥了一眼跪在那的下杨村村民。

下杨村人匍匐的更低,冷汗津津。

安子被吓住,正要从头到尾招认,一道苍老的声音蓦地打断:“大人,虽说我们村小安子这次买走了上杨村人的瓜种却有不对。”

这人是下杨村里正,约莫五十余岁,须发为白,捶胸涕流:“但我们下杨村人心里苦啊。”我们下杨村的地,是年年洪涝,颗粒难收啊。”

是苦得太狠了,若非如此,村人也不会想出榆钱苗这个损招数。

“求大人开恩救救老朽和乡亲啊!”

张喆文脸色微僵,眼神飞快划过一抹不善,偏下杨村人一个比一个不识抬举,接连诉苦。

“大人,我们上杨村人自认老实本分,却不想有人故意捣鬼。”他话音带着恨声,觑着下杨村里正,跪下道:“庄田就是我们的命,现如今……,求张大人做主。”

数十双目光委屈、渴切、希冀,热烫的如滚开的油锅聚在张喆文身上,让他如同被架在火上炙烤,却像是饮了冰,簇簇僵冷寒意从天灵盖涌入全身。

先前强撑表面的才学伪装仿佛被人狠狠揭破,像是被全身赤裸的仍在长街任人围观,他仿佛听见那些人在嬉笑、议论、指指点点,端着高高在上的清高蔑视。

北朝县令多为进士,再不济也是举子,而张喆文少有天赋,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人都道他乃有大才,为人艳羡,不料中秀才之后,仿佛这份天赋本就不多才会如此轻易就用到了尽头,任凭他如何努力都不得再进一步,反倒蹉跎成了学堂中最年长的一个,时时被人奚落。

后来他以秀才之身做了知县,那些昔日同窗更是暗地里笑他攀了高枝,一声声别有意味叫他。“秀才知县。”

思及此处,张喆文脸色转瞬化作羞恼,心中却升起急色。

若不处理,岂不有损他先前所得来的青天之名?

但如何做,他看向钱业隆,钱业隆一时也想不到解决之法。

那些村民见等待的时间太久,不由迟疑道:“大人?”

钱业隆眼神阴森,暗道村民看不清眼色,无知愚蠢。

气氛僵硬冷凝。

林间鸟雀乱鸣,往日里清脆的叫声现下更添烦闷,烈日粘稠,热汗频频。

上杨村禾苗新种,天低地远,辽阔新秀,山间小路崎岖,却也隔出泾渭分明的两处山川黛色。

张喆文眼中倏而明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好主意,忍住笑轻咳一声,见一个个目光都变得焦急,故作玄虚一番,迟迟开口:“上杨村人草多苗稀?”

上杨村人连连点头。

他转而道:“下杨村人苗盛地涝?”

下杨村人亦是频频应是。

“那就好办,以这条小路为界,左归上杨村,右,下杨村,尽善尽善。”

上杨村和下杨村人齐齐愣怔,钱业隆眼神也陡地滞涩难言,却很快道:“大人英明!”

张喆文离去后,韦老德喃喃道:“这,地怎能如此分啊。”

下游村的人也沉默着缓缓点头,上游村的地好分到的人自然高兴,但下游村那些涝地该分给谁?更何况,耕地都造记在册,少了一分一厘都是官司,里正头疼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