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政策,针对于分科后的高二群体,阳才二中调整了期末考试安排,将原先两天的战线延长到三天,并按照高考时间设置期末考试时间。
像夏晓风这类的“全理型选手”,都是第一天上午语文,下午数学;第二天上午物理,下午英语;第三天上午化学,下午生物。
不过,战线拉得越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中途复习时间更加充裕了,有利于下一门科目的准备和心态的调整;坏处就是——
物化生考生是本校最后一个走出考场的……
生物考试时间虽统称为“下午场科目”,但考试时间从下午五点开始,考到晚上六点十五。相比起中午就能考完最后一门的“物化地”考生,他们可是眼红不已,光听人家的欢呼雀跃就能心浮气躁、咬牙切齿了。
夏晓风自然也是这心浮气躁、咬牙切齿人群中的一员,倒不如说,他的“症状”更为严重。
这小子,才考完语文,就已经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考试进度了,心想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场煎熬。
他系好裤带,洗了手,从厕所里走出来,看了眼手表,准备去校门口拿外卖——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特别”的规定,但凡考试日,绝不吃食堂,而是点上顿垂涎已久的外卖,好“奖励”自己。
死党侯志博听了夏晓风这理论,不由得狐疑问他,你奖励自己什么?
而这时,夏晓风便会一拍胸脯,自豪道,奖励自己动脑了。
——合着你是平常学习都没动脑呗!
不过,这一回高二的期末考试,夏晓风并没有像往日那般“摆烂”。
以前的他,不会的,就死盯着题目浪费时间;稍微会一点,又只写那么两三行,能不多动笔不多动笔;完全会的,又利用他蹩脚的小聪明,忽略分析过程,直接得出答案。
现在的他,终于学会不死磕一道题,而是不会就跳,先把能拿到手的分拿到;其次再是尝试写着多写一点。
虽然他啥也想不出来便啥也不写的毛病没改,字还是写得跟狗爬一样儿,实在闲得慌还用他“问苍天问大地”那破招儿呢,但不管怎么说,相较起以前,他已经有了点儿进步了。
有进步是好事,距离高三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距离大学第一次期末考还有两年的时间,距离考研也还有五年多的时间——学无止境,只要有进步就好了。
侯胖子要去教室拿数学复习资料,夏晓风便跟他道了别,自己的复习资料还搁宿舍待着呢——昨晚他把有关数学的资料都一箩筐带回来了,为的就是睡觉前多看几眼。
夏晓风把窗户掩上,夜风太凉,总是吹得他鼻涕直流,况且,手冻僵也不好写字了。
他盘腿坐在座位上,就翻开一本厚厚的数学笔记。
笔记前半部分,针对了各类基础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那字中,一部分丑得发慌、龙飞凤舞,数字不像数字,汉字不像汉字,是个抽象派的作法;一部分大方整洁、笔锋有力,旁边还配了各类手绘坐标轴、几何图形,知识点总结、步骤细分、弱点精确。
而笔记的后半部分,更多的还是错题、反思与总结。
这边的字就逐渐向“丑派”偏移了,大部分都是夏的笔迹,那“美派”之主偶尔横批几句,划线几条,顺带附上一些精粹点。
阳才二中,学霸云集,想要有点儿好成绩,没有好笔记可不行;但是,既能有好笔记,又能免费教着夏晓风如何记笔记,并尝试让他自己学会写适合他本人笔记的人,除了谭逸,阳才二中……不,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人了。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着“学学人家”——向模范、标兵和优秀者学习的我们,很多时候其实都在一昧地“模仿”,而非“学习”;甚至天下有些家长,有些教育者,会要求孩子照本宣科地搬运“好学生”的范文,成为“好学生”的一个翻版。
仿佛这样才能迎合世界大流,迎合因社会竞争而创造出来的、成批成量的军队。
但教育的本质不是模仿,而是学习。
抄写“学霸笔记”没有意义,领悟“学霸笔记”书写的“思维”才有意义。
同样,抄写他人的人生没有意义,领悟他人人生的精神魅力才有意义。
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夏晓风还未意识到自己喜欢谭逸的昨夜,他赶在熄灯前洗漱完,回到座位前,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态度认真到几乎不像他了。
小K都被他这举动吓到静音了。
他缓了半天,才问主人:“以前没见你复习这么积极,你不是准备考一门才开始复习一门的吗?”
夏晓风“啧”了一声,他反驳小K道:“你懂个屁,我这叫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小K若有所思道:“哦……笨鸟先飞。”
夏晓风:“我去你的。”
他说完,便又开始埋在自己的笔记里。
谭逸跟他说过,笔记应该是越记越少的,因为只要当这些知识点、解题方法,都进入了脑子里,都掌握了笔记上面的内容,那还有一遍遍温习的必要吗?笔记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辅佐自己的学习的,而非拿出去炫耀展示的物品。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数学都是学生最大的敌人之一,它虽题目少,但分值多,而且题型的千变万化要求思维敏捷度高,基本的保底分对基础要求扎实,总的来说,它是大型考试中最容易拉开排名差距的一门科目。
这时每个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夏晓风也不例外。因此,这个学期,夏晓风将他本就为数不多的时间精力,更多地倾倒在数学科目上,争取在其他科目进展不大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排名。
但是前文我们已经知道,夏晓风这一类学生,脑子转得不快,只擅长背诵,但又没精力完成文科类长篇幅、结构性更强的背诵,因此在数学科目上,他的潜力并不高。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数学同样需要背诵,对于他确实是认认真真的努力,我们还是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一页页纸,谭逸的批注不断:“这个思路挺好”、“只用把这个知识点弄清楚就可以了”、“这类题型可以了”、“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夏晓风不禁微笑起来,他触摸着谭逸的笔迹,脑中仿佛能浮现这人的面孔,或皱眉、或轻笑、或严肃、或平淡,一遍遍同自己讲解着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