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能只有学习。
当然,也不能没有学习。
黑色空间里裂开几道口子,蛇一般的白光滑溜出来,再化为缠绕曲折的蛛丝,圈出渔网似的一个个圆圈。
圆圈逐渐分裂、膨胀,膨胀到一定体积后,又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了一堵由密密麻麻的千万圆圈组成的墙。
下一秒,那圆圈中有了光亮,再有了色彩:
那是中国土地上形形色色的校园。蓝白相间、通身砖红、绿如草茵的校服,天光未明的军事化跑操,试卷如浪、作业如山的日测周考,笔杆不停、背诵不断的控制性学习……
不可否认,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正将压力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考上一个好大学,成为了寒门贵子的唯一出路,也成为了勇攀人生巅峰而必经的一座高山。
这种自发内卷、愿意内卷、承认内卷的品德,大多数人称之为“努力”,但殊不知,众多优等生已在这种“努力”之下,形成了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奴性”。
这种“苦难式一体化教育”的“奴性”,不说也知道有坏处;但是按照社会标准来说,其坏处要远远小于其好处,因此绝大部分中国人才会继续保持沉默,继续心甘情愿地为时代拉着它皲裂的车轮。
小K仰望着这一面校园墙,不禁思考:他做错了吗?这些高强度、高压力的任务,安排错了吗?
按照初始接手夏晓风时的计划,他就已经规划好未来三年的阶段目标了。
——尽管自己的规划并不被系统中的大多数人看好。
小K采用的,是自己以前的导师所提的方法。
导师说,要让对接的主人找到自我和快乐,再好好学习,没有什么比剥夺一个学生的快乐、逼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更痛苦的事情了。
这种“非纯粹学习”思想,曾在系统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导师也因为这个观念被“分解”。
但小K坚持要把导师的这个理念执行下去,因此现在的他,其实在系统里也算不上有个好地位,甚至人人都不认可他。
可他觉得无所谓,只要靠这个理念,将夏晓风提升到内卷王就行了;这样他也能证明:导师的方法没有错。
而现在出了问题。
“夏晓风不接受高强度学习。”小K在白板上写下这一行字,这成为了夏晓风内卷的重重阻碍。
“是否扣除内卷值,施加痛感,痛感等级有1级、2级……”白板上自动浮现出下一行字。
小K用板擦擦去了。
“他不喜欢,我能感觉得到,”小K用那张缺失五官的脸面对白板,说,“大人说了不能逼迫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
——高一的学习任务没那么重,夏晓风也对事事随便、没找到有意思的,因此活下去成为了唯一目标;可现在不同了,成长的他有了思考、有了欲望,自然会更加反感本就没有意思的事情。
内卷值化为正的他,内心只要有半分爱憎喜怒,都能准确迅速地传达到系统,以便系统负责人作出更好的判断。
小K说:“这该怎么办?”
圆圈墙上,那些奇形怪状的线条又变了模样,它们似融化般滴落下来,落到地上的片刻,便宛如苍天巨树般长出枝干,框成了一个个高大的书架。
这是接触网络的地方。
小K对着一面“社会墙”一筹莫展时,经常会去互联网上找答案——虚构经常来源于现实,希望能在这些艺术作品和网络研讨中找到解决对策。
翻开一页页书,抽出一条条评论,打开一窗窗自媒体,他情绪起伏,白光制成的身体轮廓也随之浮动。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大家太愿意把美好的幻想付诸互联网了,那些热度高的也是校园愉快、浪漫的镜头,甚至,司空见惯的还有一系列逃课、夜店、未婚先孕,以及大雨中的伤痛。
重点高中里,不用学就能成为学霸,不用做练习就能考好考试,上课直接怒怼老师,下课翻墙冲去压马路蹦迪。
小K不禁想:这不是重点高中的现状。
他再次“融化”了这一些书架,现在,整个世界都是漆黑的,细如丝线的白光在他脚边游来游去,轻轻啄着他的脚指头,试图让他再次接触互联网,诱惑他上瘾于这种中国不存在的校园环境。
可是中国的重点高中,哪儿有完全不学习的学生。
如果按照命定的故事走向,按照其他负责人接受的规则,夏晓风会继续内卷,成为卷王。
他骨子里有种隐隐约约的叛逆,自从导师走后,这叛逆劲儿更大,更不愿意按照原来的规则,让夏晓风成为卷王。
可看到这种“自甘堕落”的网络校园,他又于心不忍,不想让夏晓风变成那个样子。
如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将手伸入胸腔中,掏出一团暖烘烘的白色球状亮光,那里装着导师的嘱咐。
“要让对接的主人找到自我和快乐,再好好学习……”
导师柔和的话音响起——这个声音跟所有负责人的都不一样,明明他们都用的是同一电子音,可导师的声音就是如此平和清淡,而且,充满了“人”的感觉。
“自我?”小K捉到了这个词,他知道夏晓风还没完全明白他的自我,不过,这好像不是很重要……
忽然,小K想到了一个方法。
他不想让夏晓风被逼着学习,也不想让主人称为不现实的烂仔学生,因此,能让他自我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