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投的几个公司都是这边的,在这边待了这么多年,习惯了。”
陈慎并不是H市本地人,他父母远在G市,为了他念书才把他的户口迁到了沿海城市的叔叔家,从初中开始他就在H市生活,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去一趟。
164
听说将朝还是决定要回德国,陈慎也没有惊讶,只是问:“你博士要读几年?”
“三到五年?说不好。”将朝自认没有她妈的天赋,能在二十二岁之前读完博士学位,不过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她的兴趣所在,应该也不至于毕不了业。
陈慎问:“那读完还回国吗?”
“我还没读呢,回答不了这么远的问题,”将朝笑笑,说:“有空可以来德国玩,我记得你一直想看科隆大教堂?我都还没去过呢。”
林疏雨不信,问:“这么近你都没看?”
将朝说:“哪里近,科隆在慕尼黑上面,都快到阿姆斯特丹了,我们学校开车过去要五六个小时。”
陈慎问:“高铁呢?”
想起德铁那个延误率,将朝弯了弯嘴角,说:“还不如开车。”
“坐飞机也行,一个小时,就是麻烦点,”将朝不想打击他们俩的积极性,说:“慕尼黑还是很漂亮的。”仅限天气好的时候。
她没把后半句说出来,举起杯子和他们碰了碰。
165
将朝今天开了周定沉的车出来,送走林疏雨后,她让陈慎上车,说:“我送你回去吧。”
陈慎没推辞,打开副驾驶的门坐上去,又拉出安全带系好。
车内没有多余的配饰,整洁干净,一点都不像开了很久的车,将朝调整了一下座椅靠背,顺利地驾驶着车子汇入车流。
二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和过往的每一次相处一般无二,道路两边的景色像流水一样后退。
平静、专注,他曾经见得最多的就是她这副神情,解题的时候,说话的时候,脊背挺直,侧过一点身,露出一小半白净的脸。
他坐在她身后,眼神越过她落在老师的板书上,最后又回到她摇晃的发梢。
166
可惜他没有试错的资本,也没有表白的勇气,他们虽然穿着一样的校服,但除此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是天差地别的标签和价格,他对将朝的心动永远伴随着自卑,认识这么多年,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看上她几眼。
她高二保送后,他才彻底静下心来学习,努力想让自己和她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他一向得心应手的英语发挥失常,以异常悬殊的分差和Z大失之交臂。
不过在他的父母看来,他的分数已然超出二人的期望,甚至已经够到了G省的一本分数线,尽管他们一开始并不想他回到G市,但事已至此,回家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167
老师组织他们一起商量志愿的时候,林疏雨坐在他身边给将朝打电话,想让她给自己提点参考意见,一旁的赵楚白笑她,说:“将朝高二就保送了,你让她给你提什么意见?”
林疏雨白了他一眼,又和他拌起嘴来,只有他在仔细听将朝的回音,她说:“我没经验啊,要不让我哥给你们参考一下吧。”
说完话,那边朦朦胧胧传来一句:“我也没经验。”
“帮忙给点建议啊,至少你有填志愿的经验吧。”
过了几秒,周定沉的声音清晰起来,说:“需要我给建议吗,我看了一下你们的分数,能选择的余地都挺大的。”
168
是吗。
可他想要更大的余地.
169
复读的决定做的并不轻松,除了父母朋友的不理解还有叔叔婶婶与日俱增的冷嘲热讽,但年少的时候总是有着横冲直撞的意气,四面八方的压力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答应父母第二年无论考得怎么样都不会再放弃,告别朋友,重回课堂。
170
时至今日,距离他收到Z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已经过去了七年,可他现在坐在这里,依旧和当年坐在将朝后座的时候没有丝毫区别。
他至始至终都没追上过那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