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名臣奋斗史 > 第45章 文殊奴

第45章 文殊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车摇摇晃晃一路北上。

“以后怕是再也不能用这个名字了,”李斌叹了口气:“改个什么好呢?”

“还要改名字?”

改名一事势在必行,李斌担心牵连到无辜的族人...或者那个埋藏在心底的女子。

想起这次被黜落的原因,一个计划浮上李斌的心头:“辽国小皇帝叫耶律隆绪,要不我叫李隆,你叫张旭?”

“这不是犯忌讳了吗?”张青不解:“...而且这名儿也不对,辽国小皇帝的契丹名叫文殊奴,耶律隆绪,那是你们汉人叫的。”

“这才能最快引起注意!”李斌眼睛微眯:“那我们就叫李殊,张文!”

张青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将话咽回了肚子里,现在还不是能坦白的时候,等时机成熟再说——总得等他先到上京,稳住脚。

宋朝皇帝赵炅也在烦心,前线的有些地方没了县令--也不能这么说,原本其实是有的,有的任期已满调走了,有的死在任上了,导致县令一职有些捉襟见肘。

而朝中走科举之路上来的人才,不好拿去这些地方冒险,可也不能放任不管。

毕竟两军交战之地最是不能轻忽,稍有不慎容易万劫不复。

投降的俘虏也得妥善安置,除了用来换回宋军被俘的将士之外,辽军的精锐骑兵一部分被编入宋军阵营,剩下的那部分得安置为民。

放到哪里又成了新的问题,离故土太远他们不适应,太近了不安全,怕他们反叛。

直到看见了秘书省监丞的上书,得知上次的折子是今科两位神童联手所上,赵炅眼中异彩连连,在看到监丞的推举后更是一拍大腿。

好想法!只是他们的年纪都还尚小,真的能胜任此事吗?

赵炅琢磨了好几天,终于在收到各地上报的折子后下定了决心。

京师东京,河南府西京莱州、登州、深州、冀州等,自八月中旬的那一场雨后,直到九月都滴雨未降。

这与当初奏折判断的旱灾情况高度相符——自秋日起降雨稀少,后滴雨未降直至冬日,与古籍上的记载如出一辙。

于是九月初五,赵炅召见了童子科的众人。

中午时分崇政殿中聚集了七人,除了今科童子试取中的六人外,还有江御也在其中。

虽然都是年少成名的天才,但毕竟都是些半大的孩子,忽然被传召来了这里,一晾一个时辰,还是心有忐忑,多少有些坐立不安。

除了两个披着年轻皮囊的老妖怪。

沈知白默默地捧着杯子喝茶,欣赏着墙上皇帝的书法作品。

这赵炅除了被网友们调侃为‘高粱河车神’外,那也是提出开卷有益的第一人,除了酷爱看书外书法更是一绝,话说他发行的‘淳化元宝’快要面世了吧?这可开创了皇帝书写钱文的 “御书钱” 先河。

端拱二年,明年就到淳化元年了。

要想办法搞一点,这钱还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心头好。

江御则打量着店内的摆设,这还是他为官以后第一次被召见,书案上除了堆积的折子外,还有零零散散的书籍和墨宝,今上是个喜欢读书习字的人。

看得出来书法造诣也十分不错,后面那副‘飞白书’没个三四十年的功底可写不出来。

大约是出自对他书法的欣赏,江御对这个民间口碑不甚良好的皇帝,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又过了会儿,估计前面散了朝,皇帝终于来了,还带着些臣子,大家纷纷就坐。

上位的皇帝看着底下这群有些瑟缩的少年,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这么小的年纪,真的能管好一县之事吗?

压下眼底的失望之色,赵炅和颜悦色的从一个简单问题开始问。

“大家对咱们所使用的钱币有什么看法吗?”

瞌睡来了递枕头?沈知白眼前一亮。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方鸣晨率先打破了局面。

他爹毕竟在二皇子许王手下当差,他跟着出入,多少没那么畏惧皇帝。

“微臣以为,百姓使用的钱币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有些时候清点不太方便。”毕竟一贯钱有足足一千文,数起来极为麻烦。

皇帝点点头,答得没有错处,又点了江御:“你呢?”

江御皱了皱眉,将他看到的情况列举出来。

“回陛下,微臣觉得这铜钱使用起来有些麻烦,虽方便流通,却不易携带,现在市面上的大宗交易还是以金银为主,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交易十分麻烦。

大家没法确定金银的纯度、重量等,依微臣所见,应该统一由官府统一发行不同份额的官银,以方便市场流通和交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