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名臣奋斗史 > 第34章 童子科殿试

第34章 童子科殿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有真才实学,能考出来那就是正二八经的进士!

端坐在殿中的十二人,桌子上贴有甲乙丙丁等字样。

不多时,考官开始提问。

“请甲字考生回答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解。”

“甲字号考生沈知白作答,此句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沈知白信手拈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人,再清楚这句话不过了。

“民者,国之根基也,社稷者土谷之神,佑护农桑。然社稷之重,终在安民有方。

至于君者,位高而责重,万不可恃权而轻民。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警,当常记于心。贤君者,敬天保民,施仁政而惠四方。”

答的确实不错,考官点点头,示意她坐下,接着提问。

十二位考生表现有好有坏,不过也算应对得体。

问完第一轮后,皇帝亲自出了一题。

“以‘酒’为题作诗一首,一刻钟后作答,限每人一盏茶功夫。”

一刻钟后,又是从沈知白开始作答。

这就很吃亏了,作诗本来就很需要时间来思考,在场一共十二人,最后一个最占优势。

让人不由得为这殿中唯一的女子捏了一把汗。

沈知白想起了清末的一位奇女子秋瑾,是最早的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半盏茶的功夫不到,沈知白便作答:“《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大殿之上静默无声。

这诗端的是豪迈无比,读起来极和音律,遣词雄浑壮阔,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只是端不似这小小年纪,又不喝酒的人能做出来的,难不成皇帝提前给她爹透题了?

众多审视的目光投来,沈知白脸色微红,毕竟也算是抄袭。

皇帝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看来是有些捷才,这样,由考官出题,乙字号考生做好诗后,你在作一首如何?”

“遵命。”

考官想了想:“以‘花’为题,作一首五言绝句。”

以花为题听起来简单,可规定了时间和体裁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二位考生作诗略有些慢,给沈知白争取了不少时间。

所以这次沈知白连思考都不用,第二位考生刚刚坐下,她就站了起来。

“学生就已常见的青苔花作一首诗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诗写的通俗易懂,却是托物言志。

“这么短的时间,难为你做的如此工整,又暗喻自己,有意思。”

“谢陛下夸赞。”沈知白斯斯然行了一礼。

考了一圈下来,只有五人做的诗还能入眼。

余下的七人中有两人直到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也没能做出诗来,另五个虽做出诗来,却也对仗不工,平仄不对。

这几个估计要落到下等中去了。

沈知白知道,自宋朝建朝以来,就很看重诗赋,考取进士也是以诗赋决定最终排名,一直持续到王安石提出变法,朝廷选材才更看重策论。

只是可惜王安石未得善终。

往日里考生们的排名一般当场就出,只是今天直到他们考完出宫也没有消息。

为了什么大家也都大概知道。

这沈知白一介女流,如此出彩,是去是留成了大问题。

若留下——自秦朝一统天下以来,可还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

若不留...那满殿的考生谁能留下?

谁能比沈知白的表现更出彩?

“唉!”赵炅第八次叹气。

“陛下若是不喜,不若单独将她剔除算了,想来大家也能理解。”近侍帮忙扇着风。

“去去去,你懂什么?她若是个男儿,什么官做不得?”

“可她偏偏是个女子!你说这寇准,将女儿教得这般优秀干嘛?不怕嫁不出去啊?”

姓王的近侍眼珠子一转。

“既然陛下如此为难,何不私下召他父女进宫,问一问她自己怎么想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