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沉寂后,八仙楼阵阵喧哗,就差没把楼板掀了。
“哎哟我的大爷,你还愣着干嘛?准备起来呀!”店小二被掌柜的推出门去。
“给我敲锣打鼓!拦街散钱!务必所有人都知道,会元老爷在咱们店里,呵,让对面的干看着!
哈哈哈兄弟同榜,真是好一桩美谈!”
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了。
八仙酒楼,陈尧叟,陈尧佐兄弟两同时在榜,哥哥会试第一,弟弟会试二十五名。
酒楼人满为患,还有人源源不断的涌进来,连街上都堵满了。
国子监一众贵族子弟们更是高兴,毕竟这两兄弟都是国子监之人。
此时江御也在国子监内,他被礼部暂时安排在这里。
等礼部抽出手来,在将今科贡士们集中起来,教授面圣事宜。
反正也要在国子监听课,江御索性直接住在国子监的监舍内。
国子监教学的直讲大多是些名儒,对时政很是有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这能帮助江御快速熟悉策问题--即殿试答题,写起东西来,才能更贴合当朝情况。
他那用功读书的模样,倒是很得直讲的喜爱。
这样一个翩翩少年郎,出身清白,刻苦用功,大多数人都是喜欢的。
毕竟出身清白,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是他将来踏上官场的资本。
一月时间匆匆而过,四月,殿试在即。
“端拱二年己丑科贡士,殿外听旨!”尖细的声音自殿内传来。
“宣——”
殿外贡士按着礼部教的规矩,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一行行入内。
“臣会考总裁率己丑制科贡士,恭请陛下圣安。”
众人齐齐下跪。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朕安,”大殿之上的人抬了抬手:“平身,散卷。”
“臣等遵旨。”
卷子一一发放,只等一声令下。
“开考——”
考官们分别坐在四方,监视者考生们的动向。
考生纷纷就坐,江御打开卷子。
摆在面前的是一赋、一论。
一赋为《卮言日出赋》,一论为《礼辨上下,法定民心》。
赋的出处为《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这篇赋就要围绕这句话来写。
其意为自然无心的话语不断产生,如同太阳每天升起一样自然。
但也不能因为臣子的谏言,过于难听就不听吧?如果真的时时把劝谏君王的话挂在嘴边,那才能于国有利。
放到朝堂上,卮言日出可正纲纪,明是非。为官者当以卮言为鉴,不务虚言,不逐私利,秉持公正之心,为百姓谋福祉。如此,方能使国家昌盛,万民安康。
江御想了想,提笔写下:“夫卮言者,妙理之寄;日出者,光明之征......”
大殿之上,有的眉头紧锁抓耳挠腮,有的下笔流畅,十分自信,也有满头大汗,不知所谓者。
今科春闱共取进士八十余人,殿试前去除容貌不佳,有碍天颜的,剩余七十八人,都在这里了。
李斌也在其中。
还在殿外时,他就注意到,礼部带了一个少年过来,站在了他们之间。
李斌自问殿试考过两次,春闱考过三次,不说其他,举人贡士都认得差不多了。
这少年,绝不是今科贡士!
那这人又是怎么混进来的?一时间心神都有些乱。
注意到江御的人不少,毕竟平均年龄三十往上的贡士中,忽然出现一个年龄这么小的,也忒打眼了。
连殿上监考的皇帝,都注意到了他。
太监小跑着附到他耳边解释。
皇帝来了兴致,从殿上拾阶而下,行走在殿中,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考生答题。
走着走着,站在了江御身后。
江御心无旁骛的答题。
而论更好入手。
周易说“君子礼辩上下,定民志。”
管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
...
江御有条不紊的答完题,重新拿起一张纸,将之誊抄了一遍。
殿试有皇帝亲自审批,干净整洁的卷面,漂亮清晰的字体,就非常加分。
今上十分喜好书法,是以江御写的十分认真。
并没有注意身后有人。
下午时分,第一个人交了卷子。
礼部拿过卷子,仔细核对、抄录,而后呈上御案。
皇帝略扫了一眼:“答的如此快?”
“回陛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男子不卑不亢的回答。
皇帝赵炅点点头。
考生们见状纷纷加快速度,有些还没写完初稿的着急起来。
汗水滴答而下。
众考生陆陆续续的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