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塞凡特星轨道站,是一个集堡垒,居住,科研,机甲舰船修建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太空设施。
它靠旋转产生离心力来模拟重力,整个巨构围绕塞凡特星赤道整整一圈,日夜不停地运转,从外太空望去,就像是一圈巨大的行星环。
说是行星环也没错。
它不像土星环木星环那样庞大厚重。纤细却坚韧,明明是无数人造合金部件拼接,却看起来坚不可摧,在蓝绿褐白混杂的行星地表投下深色的阴影,遥远星系中央的恒星的金色光芒在它的表面反射着晨曦。
它泛着冰冷的铁灰色金属质感,每隔数公里就有灯光闪烁着提示路过的飞船,偶尔打开的船坞舱内缓缓飞出一台机甲或是飞船,眨眼就伴着明亮的光流消失在无垠深空中。
从宇宙的视野来看,它太过渺小,甚至就像海洋里的一个水分子,一个不留神就会消失在时间与空间的长河里。
但它又是充实的,无数的塞凡特人日夜不停为它增添衣物,为它修补,在它的身体里进出,它是人类工业时代最美丽的造物,是智慧的明珠,汗水的集大成者。
……
轨道站是联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建筑,前后耗时近四百年建成,耗资无数,投入运行至今不过三十年。
整个轨道居住站内居住了五大兵团的各类人员,包括各兵种士兵,军校在校生,轨道站维护人员,科研人员等等,统共超五百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型城市。
轨道站到现在仍然在修建,它的规模依旧在扩大,在百年后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新的洲。
届时无数人会来到这里,参观这座联通了曾经与星兽的战火时代与和平时代的桥梁,这位沉默的伫立着的时间旅者。
不过至少现在,它还是联邦主要用来训练机甲兵,和建造大型机甲舰船的地方,是塞凡特人对抗星兽的一道屏障,军事功能远大于居住功能。
——
联邦军校几十所,大小强弱特色各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一点,所有专业都必须上轨道站学习实操,毕竟,联邦如今正值太空时代,太多学习内容只在地面和书本上无法亲身学习的。
机甲实战系大三,舰船维修系大三,舰队指挥系大三,机甲设计系大四……统一上轨道站。
这是联邦的明文规定。
以防部分军校为了省钱不让学生上太空实操实践,到时候带出来一堆纸上谈兵头头是道,拿到工具看到舰船机甲就抓瞎的憨憨。
各个专业太空实践时长又有不同。
机甲实战系长达两年半,一直到大四下学期期末,大五直接进兵团成为预备役,可以说无缝衔接。从上学到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话说,只要拿到机甲实战系的录取通知书,以后人生都给你安排好了,往上数三代,往下数三代,只要有人都给你安排,连埋哪儿都有规定,甚至你本人大龄单身还有兵团组织的联谊会。
也许塞凡特人对当机甲兵热情如此之大,不尽然是因为要打星兽。
……扯远了。
现在空天军校435届的菜鸟们,还在地面上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开学后,轨道站来船将他们打包了一股脑送上去。
江夏自知自己的体能只在地球普通人,也就是beta的水平,所以为了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他除了必须的体能训练,其他时候都在图书馆。
机甲兵不是以体能为第一要素的兵种。诚然机甲加速,失重,乃至做出复杂动作的时候会给驾驶员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荷,但现今的机甲已经经过了人性化的改造,在不影响机甲战斗力的前提下让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此在体能保持在合格先后,江夏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其他地方。
弹道学,立体空间感训练,太空三维战术理论,能量与动能武器全解……
有些在大一大二时候只是粗浅地学习,到了以后才会深入。但江夏作为外来人士,在这个世界的起点比其他人低,正所谓笨鸟先飞,他必须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这段时间,越修的伤口居然已经愈合了大半,几天就掉了疤,半个月连个印子都找不见。在能够做简单的动作时候他就马不停蹄地恢复了训练,江夏一天居然只有睡前能碰到他,彼时训练场已经关门。
他们每天埋头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但氛围意外地和谐。
时间转瞬而逝,新年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一眨眼就到了开学。
435届机甲实战系学员全员就位,打好背包,全副武装地排着队拉到郊区的舰船基地。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行李限额,足够把自己的装备还有各种书籍带上去,还能带一些个人电脑等私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