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傩逐疫,社酒祈丰,戏文惊神。
灵琼之地有半阙长城和一座高山镇守,不出什么意外,往后都会安泰无虞。
而茕茕孤苦、身无长物的李衍眼见一出祭神戏,终于有点想做仙人了。
但仙人岂是他想做就能做的?
李不寻冷眼旁观祖师爷的变化,从那一出戏开始他就有点看不懂。
祖师爷想做仙人是想超脱生死找回亲人,这不算错,凡见生死,人皆有此妄念。
李不寻的年纪比如今的祖师爷还要大上几岁,倘若有世上有能让宝月师父起死回生的办法,他也一定会拼尽全力试上一试。
可他更清楚知道,违逆生死轮回的法术,世上不会有。
李衍单单凭了一出戏,就生此妄想,实在太过愚昧不智!
这么愚蠢的事,祖师爷信了,不但信了,还要去做,根本不像有开宗立派还能建立知微观这样大智慧的人。
而且他不肯随谢东流做上山人,要自己去寻仙,不辞千里路远,向着他自己也不知道在何处的仙人而去,简直像是年少轻狂头脑一热的行径。
但李不寻只能追随他,身化飞蜉随他从南向北,眼见荒山如黛,江水青碧,雁沉鱼阻,李不寻对祖师爷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李衍走得很慢,因为身无分文,包袱里只带了几件打了补丁的衣服,好心人给的晒干的饼子,加上一双草鞋,徒步跋山涉水。
没有路,没有方向,只能白天看着日头走,攀过山,涉过水。
不愧是木匠家出身的孩子,手脚伶俐。他做的陷阱捕到过兔子小兽,野溪摘果子,不至于饿死。
最凶险的一次,喝到过不干净的水,差点要了命,好在他跟着大哥李润认得几样药草,才不没有死在荒郊野外。
修长城那些年并不是只长个子不长心,他自己有一套野外生存的法则,一见到夕阳洒在高岗上的流岚就知道夜色将沉,野外更深露重,其后湿寒,还会有野兽循着气味找来,每到这时,他寻一棵大树爬到高高的树杈上,把所有衣裳都穿在身上睡一晚。
并非日日夜夜都如此,到了有人迹的集镇也会吃些好的,再好好睡上一觉。
至于钱财从何处来?李衍走山路时会寻到些草茎、荆条,歇脚的空暇编成草鞋、筐篮,卖到集镇上,待离开一个地方时,再用余钱换些不寻常的小玩意儿,到下一个集镇后卖出去,再买些当地的特产。
如此,光是走上百里路的差价就够他在路上的衣食住行了。
尾随的李不寻第一次见祖师爷赚钱的方式还瞠目结舌惊讶了一番,日渐长后,反而由衷感慨,祖师爷非但不愚笨,他这样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活得挺好的!
那种韧性和稳健,反正他在祖师爷这个年纪,除了想师父的事以外,净是些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事,他还玩俄罗斯方块玩到过凌晨两点呢!
李衍就这样似乎是将就着安安稳稳地走过了千山万水。
不得不尾随的李不寻仍不知道他为何向北方去,又为何半笃定他能在北方寻到仙人术。
灵琼不知冬,有北方比不得的暖意融融,他们一直向北去,李衍无所知,李不寻生生死死太多次,几乎尝遍了世上各种死法,最先感知到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还是次要的,李不寻陡然间有种透入骨髓的凉意,仿佛天地间有一只操纵命运的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胜似秋起叶落一般的寒凉,在看到那熟悉的青山和一川碧透的大泽后更甚。
祖师爷走了那么久走过千里路,原来不过是后世几个小时的车程。
沧海桑田,后楚治下,此地不过是个郡邑,名为“南明”。
李不寻犹记得展明月醉后吐露研究县志,明州市当年就是南明县。而今南山脚下并无碧川,只有一方大泽。
大泽周围植满了芦荻,本就荒芜的季节剩一丛丛残枝败叶,一派萧瑟。
北风缓缓,东风蓄势吹阵阵。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安排,一直以来体魄强健的李衍在这即将到来的春日病倒了。
健全人在异乡举目无亲尚且举步维艰,惘论他还病倒了。
李不寻也算是看着祖师爷长大的,急得团团转,可他只是一只虫子,寒风中自顾都不暇。
他冻得瑟瑟发抖,合眼时在想,这破虫子的身躯死去活来千万遍,谁知道什么时候醒,祖师爷要怎么办?
夜幕四合,寒风吹彻,值此荒山渊泽,杳无人迹,他就是病死在这种地方都不会有人来救他……
李不寻停在李衍滚烫的额头上,闭眼前心急如焚,也无济于事。
谁知大泽乍然起暖风,竟让他生出了错觉,仿佛有万千华光聚在他眼前。碧川泽氤氲成一个幽蓝的幻梦,幻梦主人踏碧水如履平地,波痕在她脚下荡漾出一圈又一圈涟漪,水纹照见了无数星星点点的光芒。
上天对祖师爷真是说不出的优待,李不寻沉没黑暗中脑海中仅剩下这一个念头。
祖师爷一生算不得好运,双亲不在,但有疼爱他的兄姐。
兄姐离散,他来寻仙,半道上生了病,上天成心捉弄他,又心存怜惜厚待,果然让他逢着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