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当然不缺种洞子菜的人,皇家甚至还有一个庄子专门盖了十几个玻璃暖棚专门种菜种花专供皇家。
其实不止皇家种洞子菜的暖棚,自从先帝弄出玻璃来,大周很多顶级达官显贵家里都有这玩意。
可这并意味着洞子菜在京都就烂大街了,事实上此刻京都的洞子菜还是供不应求。
因为无论皇家还是勋贵种菜那是自己吃,按照他们那成本投入,拿出来卖估计也没啥竞争力。
盖不起玻璃暖棚的富贵人家与京都各大酒楼需要的洞子菜大多来自最原始那种暖房,这也是洞子菜如今还是叫洞子菜没叫“大棚菜”的主要原因。
然而没有玻璃房那种温度与光照,洞子菜这玩意儿一个屋子不但长不了太多,生长发育期还很长,所以此时普通人家种的洞子菜产量极低。
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冬日新鲜菜就是豆芽,这个家家户户都能自己催,不过杨翼他肯定是不弄这个的。
菌菇在此时还算山珍,冬日里更是难得一见,毕竟这个技术问题门槛对很多京都老百姓来说比较高,至于黄瓜茄子什么的那大概只有皇家与大勋贵家那个玻璃棚中才有。
“主要种蘑菇,其次种生菜与蒜黄,这是咱们道观最成熟的技术。”
“师兄,咱们是不是应该多买一些柴火?”一想到在京都生活连个柴火都要买,小道士就觉得心痛。
“不用,等过两天我带着福子上山自己砍几车回来,你在家照看菜苗。”
留下福子自然是要用它,他们师门不养闲人,更不养闲驴。
在另外一个世界见识过真正的盛世,杨翼很难对京都的热闹繁华产生什么感叹,不过大约是因为文化底蕴类似,走在京都的大街上,他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冬至节,在古代算是比较重要的节日,皇家要举办祭天仪式,民间也要庆祝活动,而这一天的晚上宵禁会推迟两个时辰。
杨翼和小道士在道观时过冬至就是吃碗饺子,来京都了他们原本是打算入乡随俗的,可惜因为帮着搭建驴棚的工匠说要赶工期,这一天杨翼一直跟着打下手到天黑才结束,完美错过了围观古代君王祭祀活动的壮观场景。
等收拾妥当后,杨翼带着小道士出去大街上已经人满为患,酒楼食肆都排不上号,两人最后还是在小吃摊上解决了晚饭问题。
“等下回咱们再凑热闹好了。”揉着有些吃撑的肚子,小道士开始进行快乐的自我安慰。
“要不要去看杂耍?”杨翼对这些兴趣不大,可他没忘记记小道士还是个孩子。
“师兄,你看!”
顺着小道士手指的方向,杨翼看到了远处的红光,紧接着周围原本沉浸于过节热闹中的百姓们,也开始纷纷注意起那片红光。
“这是哪里走水了?”
“不能吧,或许是有篝火或者是灯火?”
“京都哪来这么大篝火,再说这火光都烧到天上去了!”
“天爷爷,这可咋办好,北风一吹,火星子会不会烧到咱们这来?”
“看距离都隔着半个城呢,多大火才能烧到咱们这里。”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杨翼第一时间拽上小道士往平安坊的方向赶去,他不知道是哪里起了火,好在这里是京都不管哪里起火朝廷都会当成大事对待,他怕的是万一火势蔓延,人群一慌再出现踩踏事故。
像杨翼这般想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带家眷出门的人,好些都抱上孩子临时决定先返回家中去。
火势果然没有蔓延开,杨翼在屋顶观察到半夜,在看到火光彻底熄灭后才回屋子里。
第二天一早出门,准备去打柴的时候听到了最新鲜的消息。
是京都唯一一座建在城内的道观,兴龙观因为白天举办祭祀活动,昨晚就比平时多点了很多烛火,一个没看好所以才走水了。
据说烧死了好几个道士,好在那道观周围没有相邻的房屋街道,不然怕是要造成更大的损失。
听到“兴龙观”如此霸气的名字,杨翼第一时间就猜测这家道观很可能是和皇家有关系,不过能在京都城内修建的道观,想来和皇家也很难没关系。
“那烧死的道士听说还是位天师,倒是可惜了。”
赶着福子悠悠哒哒继续赶路听着街边吃早点的人在那里感叹,杨翼心中也觉得可惜,都能混到皇家编制了,可见是有本事的,然而一场意外就什么都留不下了。
一车六百斤的柴火,杨翼要砍半天,拿到京都城内卖能卖二两,算上过城门□□的一钱银子税,再刨除福子一天的口粮费用,杨翼感觉哪天混不下,或许当个职业砍柴工也不至于饿死。
当然前提是他砍柴每天都能顺利卖出去,同时去山林时次次不要遇到野兽,那大约就是个不错的活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