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嫌疑越是指向某个人,作为侦探越不能轻易认定就是那人。
如果按照惯性思维,去找证据证明那人嫌疑的证据,反而可能导向歧路,而是应该逆向思维,去找不是那人作案的证据。
只要能找到一个,就足够推翻之前的可能性。
林冬橘好像听明白了。
她现在一门心思觉得自己不认识钟律,越这么想,就越认定不认识,无法解释这些疑点。
“所以我应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我认识他?”
在什么情况下,她可能认识他?
其实她跟钟律之间存在很多交集。
他们都生活在夏生市;
她和他的弟弟在一个学校;
他们住在一个房子里,只是一前一后……
林冬橘想到快失神的双眼蓦地燃起亮光。
她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会不会,我认识你哥,就好像我认识你一样?我是说……”林冬橘说得很慢,她自己也需要消化这信息量太大的猜测。
也许她真的认识钟律,却不是在同一个时空。
就像现在的她认识了未来的钟斯与,那有没有可能是未来的她,认识了过去的钟律?
时间法则在这个房子里,在他们身上好像不成立。
她只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钟律已经不在了,而他们甚至还没有认识彼此,真奇怪。
难怪她会在白日梦中见到钟律。
她怎么也想不到,在那个梦里她见到跟钟律打电话的人,竟然是她自己。
*
网上,钟律的同学回她消息了。
「真的假的?你也住在那边房子里?阳光佳苑小区?」
「你没事吧?」
「不是骂人不是骂人,我是问你,你住进去之后没出什么事吧?」
林冬橘白天在学校没看到消息,晚上到家才看到。
她想了想,含糊地告诉对方,这个房子好像有点不干净。
「有一次我好像见鬼了,但我也不太确定,我想办法查过,没查出来这个小区发生过什么凶杀案。」
这一次,对方到快半夜才回复:「你看到的该不会是……钟律?」
翌日清早,林冬橘看到他这句话,她都惊呆了。
钟律这个同学的想象力真够丰富的。
「不是,是一个小孩子。」
她把那个雨天发生的事大致讲给他听,也讲了那把红伞,大清早的,她牙没刷脸没洗,对着手机敲字,感觉后背凉凉的。
自那次之后,林冬橘小心翼翼,可是再没有见过小孩鬼,然而她总觉得,他其实还在这里。
她没等对方回复,社畜比他们高中牲还惨,让一个活泼开朗的话痨无法高强度上网冲浪。
可是这次,对方的消息来得比她想象中快。
他发过来一连串感叹号。
「!!!!!!」
「我好像知道这个小鬼!」
林冬橘顾不上收拾自己,盘腿坐在床上严阵以待。
过了几分钟,对方发来了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一篇自媒体文章,标题是《总结夏生市近代以来发生的恶性杀人案件》
「你看第三个案子。」他告诉她。
第三个案子是一个七十年代的灭门案。
事情发生在那年七月份的一个晚上,有个男人,趁这家人吃完晚饭,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闯了进来,拿刀杀了一家五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放假回家的小姑子。
有一个路过卖馄饨的看到,男人拿着刀追着家里的小孩子进了房子里,可是等警察过来,进房子里搜查,却找不到小孩子,连尸体也没发现,而杀人犯也不知所踪。
一直到结案,小孩子都没被找到。
最诡异的是,当时警方根据那唯一一个目击者的形容,找到了杀人凶手,疑似是住在附近的一个精神病,而他也失踪了。
他的家人告诉警察,他傍晚时分拿着刀出了门,然后再也没回去过。
林冬橘看完,手心发冷。
失踪,又是失踪,她总算是找到另一起失踪案了。
对方特意给她看这个新闻,一定是跟她有关,她马上问:「这个灭门案是不是就发生在我这里?」
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小区,但是这片土地一直都在。
这个文章写得不太详细,林冬橘去搜索了其他资料,然后在另一个文章里看到,灭门案里的小孩是个男生,四岁,很像是他们那天看到的小孩鬼。
而那个杀人凶手,男性,一米七三左右,杀人那天穿的一身黑衣服。
林冬橘把这个案子发给钟斯与看。
“你觉不觉得这个凶手很像是我们看到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