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成化十三年,京城军民皆被笼罩在西厂的阴影下。人们留心观察那些步履匆匆、东张西望、横行无忌的人,试图从中分辨出西厂的探子后远远避开;可还是冷不防在斗鸡走狗、吵架谩骂时就被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人揪住领子,径直拖到西厂去。
杨晔一案中,杨晔受刑死在狱中;其父杨泰被西厂缉拿,判斩刑;其余亲属各获罪有差。这样的“大胜”和皇帝的纵容撑大了汪直的胃口,在几个月间接连将几位官员不经法司审判而直接下狱;路上遇到位列尚书的高官,也要由自己的车驾先行,兵部尚书项忠拒不避让,被汪直当街折辱。一时间,京中上下官民人人自危。
商辂特地将内阁诸员都请到一起,陈说利弊。此事关系所有大臣,所以大家都暂时摒弃前嫌,联名上书请求罢废西厂。项忠也去联络其他堂官,打算一同上书。
朱见深收到奏疏后怒不可遏。
“反了!真是反了!”他抄起奏疏一把掼到地上,“他们想干什么?还想逼宫不成?”
殿内的宫女太监皆噤若寒蝉。
“叫怀恩、黄赐过来!”
两位司礼监太监不敢怠慢,接到召见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一进去,二人便跪到底下齐声说:“奴婢参加主子爷!”
“都起来”朱见深的声音冷得要结霜,“你们给朕去内阁问问,到底是谁的意思?问问他们‘一个小小的下人,还能危害天下不成’!”
怀恩和黄赐领了旨便往内阁走。黄赐说:“主子这回是真动了怒了!商阁老他们也是,净跟主子呛声儿,却不知体谅人。”他从前被派去旁听监督审案,多次试图干预司法,都被于涣拦下。这次见皇帝对内阁动怒,心中还有些幸灾乐祸。
怀恩心里不愿搭他的话,却又不好伤他的面子,只得道:“黄公公,我们只要把话带到就行。主子英明,自然晓得阁老们的成色。”
黄赐自讨没趣,干脆闭嘴赶路。两人虽有些上年纪,脚程却不慢。不多时,就到了文渊阁。
“今日是哪位学士当值啊?”怀恩正询问中书舍人时,黄赐瞥到商辂出来,连忙叫住了他说皇上有口谕。
商辂慢条斯理地问:“敢问公公,不知皇上这口谕是下给我一人,还是下给全体阁臣呢?若是下给全体阁臣,我得把他们都叫过来呀。于学士、万学士他们都在部里呢。”
怀恩客气地说:“好教商阁老知晓,皇上下口谕时说的是‘他们’,可见应是给所有学士了。劳烦商阁老遣人把他们都叫过来吧。”
商辂笑眯眯地拱手道:“理所应当,理所应当。”
他转身叫道:“朱宏!你年轻跑得快,赶紧去把几位学士喊来。”那年轻的中书舍人一听,顿时会意,撒腿就往外跑。
“年轻真是好啊。”商辂乐呵呵地捋着胡须。
“小舅!”朱宏一路飞奔到刑部,大声喊。
来往的刑部官皆步履匆匆,甚至无人有兴趣抬起头多看他一眼。
于涣快步走出,问:“怎么了?大喊大叫的,没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