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谁说SSR不能当老攻 > 第227章 住宿安排

第227章 住宿安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银池村之所以叫银池村,就是因为村子前那片波光粼粼的银色池塘。

据传,池塘始于古时一个极为繁华的朝代。

贫穷的一家四口,因为一场瘟疫的席卷,只剩下了年幼的姐姐和更加年幼的弟弟。

弟弟喜欢读书,为了能够让弟弟出人头地,年幼的姐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而弟弟深知姐姐的付出,一路苦读,不曾懈怠。

就这样,弟弟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迎来了进京赶考的一天。

由于姐姐要在家中维持生计,无法陪同,只能将弟弟送到村口,依依不舍地看着对方离开。

此后的每一天,姐姐都会在村口,站上整整一个时辰,风雨无阻。

她期盼着有行脚的商人或是传信的驿夫,为她捎带来好消息。

哪怕没有考中,她也希望亲自迎接自己的弟弟,用家的温暖宽慰对方。

长此以往,她每日踱步逗留的土地,逐渐凹陷了下去,再加上雨水的灌溉,竟然直接形成了一方小型的池塘。

幸好,弟弟没有辜负姐姐的苦苦守候,他一举考中了状元,风风光光地荣归了故里。

看见这个陌生的池塘之后,他显得极为诧异,通过村邻的讲述,他才知道了池塘的来历。

弟弟立刻流下感动的泪水,紧紧地拥抱住了自己的姐姐。

这件事,几经辗转,最终竟然传入了皇帝的耳中。

万岁爷同样深受感动,直接大笔一挥,将这口清澈见底的池塘,赐名为“银池”。

至此,这口池塘是彻底出了名,依靠人为的扩张,池塘越来越大,村子也慢慢变成了“银池村”。

其实,这则古代传说,从现代人的角度分析,有太多离奇和不合情理的地方,但传说就是传说,本质上就脱离于现实。

而且毫无疑问,这则传说的寓意极好,尤其是在学业的方面。

随着近年来“农家乐”的兴起,再加上银池村得天独厚的秀美风光,以及那则广为流传的古代故事,此地的旅游业,井喷似的发展了起来。

肉眼可见的利润,终于拖拽住了年轻人离去的脚步。

大城市的压力过重,许多已经离开的年轻人,也纷纷选择了回流,共同建设他们的家乡。

只可惜,好景不长。

不知为何,那片清澈见底的池塘,竟然一夜间变成了纯黑,水中的生物,不论是植被还是鱼类,都尽数死了个精光。

村民研究了半天,还没研究出成果,就发现池塘四周的土地,也开始变得荒败。

就像是感染了某种不可逆的病毒,村民想尽了一切办法,却依旧无法阻挡这种不毛之症的扩张。

半年左右的时间,“病毒”就蔓延到了村子的外围,距离村民居住的地方,只剩下一步之遥。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本地岌岌可危的支柱产业,也为了他们后续的生存,村民只能选择向外部求助。

于是,九名研究水质健康问题的专家,从大城市被外派了过来。

显然,寇栾等九名玩家,就对应着村长口中的九名专家。

“……研究水质健康问题的专家,这是个什么玩意儿?”邢峰嘀咕道,“真有这种专家?”

“或许吧。”

寇栾迟疑着点了点头。

“我说,您二位还纠结这个?”苏旻文忍不住插了进来,“瞧瞧咱们这各领风骚的样子,除了站在最前面说话的那一位,还有谁跟‘专家’两个字搭边儿?”

“……”

闻言,众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男孩说的很有道理。

作为苏旻文唯一认可的“专家”,滕玉和显得丝毫不慌。

在套完所有的信息之后,他状似不经意地开口问道:“我们过来的时候,恰好路过了那口池塘,情况确实很严峻,不过,我们在池塘边,遇到了一个老太太,她坐在一把藤椅上,似乎不爱说话,您认识她吗?”

“她啊……”

村长露出恍惚的神情。

“怎么了?”

滕玉和立即追问道。

“没、没什么。”村长已经收起神色中的异样,他冲着滕玉和微微一笑,“不说这些了,你们舟车劳顿,一定十分疲惫,正好,天色将晚,你们先跟我回去,好好地休息一夜,再展开你们的研究吧。”

语罢,不等滕玉和回应,他就从西装的口袋中,摸出一张纸,递给了滕玉和:“这就是你们这几日的住宿安排。”

于是,滕玉和只好将尚未出口的话语,又吞了回去,沉默地接过了那张薄薄的纸。

他向来分得清轻重缓急。

这张纸,大概率承载着他们接下来的命运,他必须得好好地研究一下。

滕玉和一边思考,一边将视线下移,三两眼就扫完了纸张上的内容。

正如村长所言,纸上仅仅记录了针对玩家的住宿安排,完全不涉及其他的信息。

事实上,尽管已经看完了这张纸,滕玉和依旧不知道他具体要住在哪里。

原因很简单。

纸上是这么写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