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实验室的摧毁虽然重创了深蓝基金的激进派,但这仅仅是他们棋局的一部分。陆西宁深知,“新曙光”的技术可能已经不止存在于实验室中,它或许还有其他的分布节点。她必须在深蓝基金下一步行动之前,彻底掌控局面。
清晨,周庭带来了最新情报。
“深蓝基金的激进派已经将剩余的数据分散到几个不同的节点,其中一个在新加坡。”周庭通过视频通话说道,“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利用这项技术渗透全球多个国际项目,包括能源、交通和金融系统。”
“新加坡是他们的新基地吗?”陆西宁问。
“目前来看,新加坡的节点只是其中之一。”周庭回答,“他们的核心现在变得更加隐蔽,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分布式的网络,而非单一的目标。”
“他们是想通过分散行动降低我们打击的效率。”程依依分析道,“这样即便我们摧毁一个节点,他们的整体计划也不会被完全中断。”
“但分散也意味着他们的资源被分割了。”陆西宁目光冷冽,“这是我们反击的机会。”
在与团队商讨后,陆西宁决定采取双线行动。
第一线:追踪并摧毁深蓝基金的技术节点。
第二线:联合更多的国际组织,公开“新曙光”技术的威胁,形成全球舆论压力。
“深蓝基金的威胁不仅是针对‘未来之城’,也是针对全人类的自由。”陆西宁在会议中说道,“如果我们能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削弱他们的支持和扩张的可能性。”
几天后,陆西宁团队抵达新加坡。在当地情报机构的协助下,他们锁定了深蓝基金在新加坡的技术节点——一栋伪装成物流公司的仓库。
通过无人机侦查,团队发现仓库内部隐藏着一个小型数据中心,运行着一部分“新曙光”的测试程序。
“这是他们的分布节点之一,但看起来并不完整。”程依依在分析后说道,“这可能是他们用来测试新技术的小型站点。”
“但即便是测试站点,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陆西宁冷冷说道,“摧毁它是我们的第一步。”
夜晚,团队悄然行动。
程依依利用干扰设备瘫痪了仓库外围的监控系统,而陆西宁带领小组渗透到仓库内部。数据中心的安全系统虽然不如东京实验室复杂,但仍然布满了陷阱。
“别触碰任何多余的设备。”陆西宁提醒队员,“他们可能在这些设备中植入了自动销毁程序。”
技术员迅速接入主机系统,开始提取数据并植入破坏代码。然而,就在代码即将执行的最后一秒,警报声突然响起。
“有敌人来了!”程依依通过通讯器喊道,“他们的保安部队正在向仓库靠近!”
“拖住他们,我们还需要两分钟!”陆西宁果断下令,同时带领队员构建临时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