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建国多久了?没人知道,王族血胤动辄几百岁的寿命,漫长的时光留给了每任君主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可不是每任君王都能留名青史,太祖建国以后能入宗祠享万世供奉的君王,不过堪堪十六位,其余籍籍无名的君王,无一不是碌碌无为,泯灭于历史长河中,天道择定的血胤,不会是昏君,却也未必是能主,君主能做的不过是在活着的血胤之中选出天资最高者,托付江山。
不过对于百姓而言,没有战乱,君主仁慈,达官显贵有天道法则约束不得随意伤杀民众,已经是极好的世道了。
其实关于战场上伤亡战士的身后事,拂轩从小便看着武帝与太子不断改进政策,可往往人间君王能做到的也局限于裹尸还乡,或划地掩埋,关于祭奠,能想到这一层的君王也无法保证香火的长久。原因有两层,一是战场多变,大康而今虽国富民强,可无论是前朝的古战场,还是刚过去不久的战争,疆域在不断变化,诸如西北沙漠,南方沧海,地形不断变化的后果便是找寻无门。
二则是最复杂的————人心。人心多变,安排的人三代以内尚能保证忠心,可往后呢,下一代人有下一代的君王,登记造册有人力成本,发放俸禄有财政成本,如此种种,一环扣一环下去,便成了大康建国以来最大的难题,祭奠英烈干系军心,更干系民心王族战死有自己的陵墓,祭坛上也会有一席之地,可普通的将士战死便只有天地为墓,交通困难,无人祭奠,百姓怎能不寒心啊?
拂轩沉思着往前走,怎样制定政策才能兼顾四方呢?
回到房间,暗卫禀告了阳门密谋明日以一人自爆经脉制造混乱,将邪术的罪名栽赃到平山派头上,再乘机杀了宁钎,死无对证。
显然,他们已经不在意青天剑的归属了,如今只想杀了宁钎灭口。
拂轩听完冷哼一声,“现在开始害怕东窗事发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去告知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