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萦的提醒下,汪嘉佑想起来当时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有个大学同学也在现场。这哥们跟他同是导演系的,那年是他第一次去参加电影节,因为兴奋,全程举着个录像机,称想拍下当代电影发展的脉络。
回忆起其中细节后,汪嘉佑当即就给他这位老同学发送了消息,不过可能由于时间太晚了,对方一直没有回复,知道事态紧急,他连夜离开剧组,亲自到家里找人。
汪嘉佑的这哥们已经转行做餐饮去了,今天最后一桌客人走的晚,他到家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了,累得昏天暗地的,不过在见到等在单元门口的汪嘉佑,知晓他的来意后,还是表示很乐意帮忙。
据他回忆,当年后台是有个人采访汪嘉佑来着,但是时隔太久,他也不能肯定自己当时录没录下来采访的过程,只能把电影节的带子找出来,确认一下。
说话间,他去了杂物间一通翻找,十几分钟后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巨大的纸箱子,目测里面得有上百盘录影带。
普通人肯定没这么多存货,但是没办法,谁叫他们是导演系的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主要的内容就是摄影呢!
两人就这么凑在一台老式放映机前,一卷带子,又一卷带子的看过去,眼睛都快花了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他们想要的那段视频!
这段视频拍摄的角度跟采访的角度不一样,但是过程很完整。
大学生记者:“有部分没入围此次电影节的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质疑本届电影节的公正性,请问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汪嘉佑:“像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这类人,还是要走出去,总在国内待着,跟周围的同行较劲没意思,有这功夫,不如多出去走走,提高眼界,丰富自身的阅历,再回来拍摄更好的作品回馈给观众。”
有了这段完整版视频,汪嘉佑的“罪名”算是洗清了。
除此之外,麦子网站也有了下一步动作,他们已经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
《春日可期》的官博,紧随其后,转载了这些澄清信息。
随着真相浮出水面,网上的舆论调转了方向,就在林萦和翟夕雯以为事情已经解决了的时候,之前接的几个广告商陆续找上门来,说要取消合作。他们给出的理由出奇的一致,皆是因为剧方负面新闻过多,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影响。
林萦和翟夕雯反复解释说之前是被人蓄意摸黑,她们已经进行了危机公关,效果很好,并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更不存在摸黑一说。可嘴皮子都磨破了,仍旧无济于事,广告商们坚持撤资。
这个项目最初的预算是五千五百万,但是由于拍摄过程中接到了好几个商务合作,所以投入额度大幅度增加,现在戏拍到三分之二已经花出去了将近四千万,如果失去赞助商的支持,就算后面的三分之一能勉强拍完,但还有后制和宣发呢?这些钱可不是比小数目啊,该从哪里出?
广告商们不管这些,他们只看重利益,根本不会考虑谁有困难,一旦觉得你损害到了品牌的形象,毫不犹豫的把人踢出局。
出钱的是大爷,林萦和翟夕雯虽然气愤却也无奈,只得答应终止合作。
其他广告商们得到想要的答复后,心满意足的离开,唯有“采桑集”派来的商务代表秦琪,她除了撤资以外,还提了一个叫人难以接受的附加要求——所有穿着他们品牌衣服的镜头均不能播出,否则他们会按照合同要求索赔。
化妆间改成的临时办公室里,气氛凝滞,林萦双手撑在桌子上,脸色阴郁的吓人。屋里开着冷气,温度偏低,比之更冷是她的眼神。
自从跟“采桑集”签订合同后,剧里的主要演员们穿的都是他们家的衣服,如果这些镜头都不能播出,那一小半的戏就报废了,这无异于把他们往绝路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