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杀鱼手札(美食) > 第44章 杀鱼的第四十四天

第44章 杀鱼的第四十四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安安,回来了?”

听得孙女唤他,胡水生赶忙起身,弓着腰拍了拍身上的灰。

看着河岸两侧的档口陆续挂上灯笼,码头街道行人如织,热闹非常。平安将船靠岸,笑问道:“爷爷,你想吃点什么?咱晚饭也在镇上吃点?”

“你这孩子。”胡水生好笑地睨她一眼,“我不想吃什么,只想回家。”

平安早知道他是这回答,她跳上岸,将船锚递给爷爷:“那我去买点东西,爷爷您帮我看着船。”既然不在镇上吃,那买些好的回家吃也成。

只是这会已是傍晚,许多荤菜都已卖光,不知能买到些什么。

“去吧去吧,快些回。”胡水生跨步上船,朝她挥挥手。

平安快步回到街上,辗转几个摊子,这才买到两根排骨一块猪皮。买完这些,她又去粮油铺提了些面粉。

手上这些东西,不过四十二文,连半斤鲥鱼都比不上。

一时间,平安也不禁做起了白日梦,想着要是能天天捞到鲥鱼就好了。

她也不贪心,捞上十日,就够她家建新房了。

待她转身去市集找方娘子买豆腐,却在往来的人群中见得季泽与许小娘子相携走来。

见得平安,许芳菲正欲开口,却被季泽一把拉过,两人对视一眼,终究是许芳菲妥协,随即噤声不语。

三人只当未见,各走一方。

已经过去的人在平安心中不过是消散的烟云,她早已不再放在心上,至于他们心中如何想,她却是不想知,不想管。

这镇上就这么大,遇到熟人乃是常事。更何况,她以前可不止相看季泽一个郎君,若是每遇到一个她都尴尬不已,那她整天净刨地躲羞就够了,别的什么也别想再做。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说的就是她。

爷孙两人回到家中,平安刚将排骨剔肉炖上,门外却突然响起玉兰的声音。

“安安,在家吧?”

胡水生赶忙应道:“在,是玉兰吗?门没关。”

“幺爷,是我。”

随着咯吱一声响,玉兰跨步进院,她朝胡水生唤了声后便朝灶房跑去。

人未进,她手中几枝莲蓬已伸进灶房。

“呐,给你的,大忙人,等你一天了。”她话说到一半,稍不留神就被悬挂在门框上的干艾叶菖蒲扫了脸。

玉兰哎呦一声,用力在脸上擦拭。

平安笑着接过莲蓬,对她道:“留下来吃晚饭,等下我送你回去。”

“不了。”玉兰摆摆手,“塘里有些莲蓬熟得早,我就给你摘点尝尝鲜。”

“行。”平安转身提了条鲫鱼给她,“拿着,没啥好东西。”

“你这是做什么?”玉兰见着她拿东西,转身就要走,“我给你吃点东西,你回回都要来这个,我又不是送不起。”

看她跑得飞快,平安只得高声唤道:“端午那天下午来我家玩。”

“看情况。”玉兰回头,笑得灿烂。

新采摘的莲蓬色泽翠绿,藕杆上还带着丝丝缕缕牵扯出的白色藕丝,近嗅还可闻得一股淡淡的清香。

莲蓬不足手心宽,但里面的莲房饱满扎实,基本没有空包。平安连吃了几颗莲子,莲子芯颜色尚未变绿发苦,还是淡淡的嫩黄色,莲肉亦十分水嫩清甜。

她轻轻喟叹一声,还是这样的嫩莲子好吃,再老些,莲子芯变苦,莲肉也失水变硬。

这会很多荷塘尚且只有一些花苞,莲蓬着实稀少,玉兰的这份心意,平安总觉受之有愧,老想着在什么地方找补给她才好。

想到家中的豆腐,平安同爷爷说了声,便转身往家后面的竹林跑去。

最近几天雨水少,还不知道能不能寻到竹荪。

这竹荪口感脆、嫩、鲜,平安很是喜欢,它多出现于腐烂的竹鞭与枯竹附近,靠着它们腐烂的枝叶为生。

平安弓着腰在枯竹附近找了半晌,身上的汗哗啦直流,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就在她打算放弃之际,她余光一撇,竟在一个角落发现了疑似它的伞柄。

走近一看,果然是。

竹林里常见的竹荪伞托有灰、白、绿几色,菌网有白有黄,菌杆有长有短,因着菌柄顶端有一圈网状菌裙从顶端向下铺开,竹荪又被称为竹姑娘,竹参。

傍晚时分,不少竹荪孢子已然成熟,平安见着好些倒地的白色竹荪,想来是喷射完孢子后,自溶滴落,思及此,她忙加快手中采摘动作。

等哪日得了闲,她定要多摘上一些晒干保存。

寻觅半晌,平安终于摘得小捧竹荪归家。

她将它们浸泡在井水中,小心淘洗干净菌身沾染的泥灰,接着便开始处理猪皮与豆腐。

这会铁锅中的圆润石头早已被火煨得炽热,平安将晾干的猪皮放入锅中。

随着她的铲动,弹嫩的猪皮遇热迅速膨胀卷曲,锅中瞬间腾起一阵白色烟雾。不多时,一块猪皮变化为一块组织蓬松,色泽米黄的石爆猪皮。

这样做出的猪皮口感酥松,直接嚼用的口感与草木灰爆出的米花有些相似,也可汆入卤水中与香料同煮,做好后的肉皮色泽酱红,颤巍巍,弹卜卜,疏松的结构吸满浓郁的卤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