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杀鱼手札(美食) > 第9章 杀鱼的第九天

第9章 杀鱼的第九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许多食材,在看到的第一眼,她脑中便涌现许多种新奇做法。

随着她下厨时日变多,她对做菜火候的把控,食材与调料的搭配更是得心应手,就仿佛曾经做过千百遍。

最开始,她只觉得是兴趣使然。

可到后面,她发现脑中的记忆有些失控,这种玄之又玄的事让她心生恐惧,这些“天赋”与她那身难以解释的巨力一般,都是不可与他人言的怪事。

听她爷爷说,她小时候曾生了场重病,高烧几日,估计她脑袋就是那时候烧糊涂的。

平安不是没想过她的亲生父母究竟是何模样,只是她在村里长大,对他们的期盼也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减。

这个世道,许多人家生了女儿都是送人或是卖掉,她与家人走失,无非是那几种缘由。

每每想到此处,她便心生庆幸,幸好是爷爷捡到了她。

长风镇汤家,见得平安迟迟没有动静,也终于忍不住派上中间人来打探一二她的想法。

她能有什么想法,只看汤家大嫂的野心能不能少一些。

若是二三十贯,她还勉强凑一凑,若她坚持不变,那就让他们家二郎花上几十贯聘礼去娶个媳妇回家吧。

那几条狗儿,如今也都活蹦乱跳,两条被她爷送了村里还算富庶的人家看门,剩下一条灰的,一条白的则留给了平安。

狗子的名字也像他们这个家一样简朴,灰的叫灰灰,白的叫小白,是在村里喊一声,十条狗都会回头的名字。

这几日回家得早,她也有了更多时间帮家中干农活。

见平安锄完草便挥舞起锄头翻地,木头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他指着平安叫道:“这样的粗活怎么能让小娘子来,你放开,我来。”这小娘子怎看着不知疲倦,这样作践自己身体。

平安停下手中动作,双手搭在锄头把上,好整以暇地打量他一眼。

神情倒不似作伪,但她望着他那弱不禁风的身子板,心中实在生疑。

这样娇养长大的郎君,平日里怕是锄头都没提过,他能挖进几寸土?

更何况,他还大病初愈。

奈何他坚持,平安拍了拍手,将锄头递给他。

刚挖第一下,木头的脸色骤然一变,他看着胡娘子挖得轻松,没曾想自己这锄头刚进地,便被泥土深深陷进,半晌挣脱不得。

他用力将锄头往外拔,却始终不得法,那黑乎乎的泥土好似有巨大的吸力,直将他勾得往前一个趔趄。

木头慌忙稳住身形,这出糗的动作让他霎时面红耳赤,心脏咯噔直跳,焦急地几近喘不过气来。

他余光瞥了眼平安,心中又羞又恼,亦不想被她看轻,遂连忙憋出一股劲来集中心神,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半晌后他艰难抬手擦汗,朝平安尴尬一笑,继续挥舞旁边的夯土,平安看着他冷汗涔涔,脸色由赤红变得煞白。

怕他这条小命就此交代,最终还是好笑地抢过他手中的锄头。

这地挖得这样浅,她还得返工。

这人若是伤口撕裂,她还得出钱。

啧,真是不经用的男人。

看她面不改色地重挖菜土,木头脸色微僵,转身去爷爷那边寻活干去了。

将地锄好,平安好心情地拿了两条小鱼干逗了逗狗儿。

两个小家伙也很讲义气,即使平安在家中的时间不多,它们最亲近的也还是她,吃了她的小鱼干,两只狗崽化身跟屁虫,疯狂朝她摇尾,对着平安又是舔又是扑。

享受完狗子的热情,平安起身往灶台看去,她出门前炖煮的糯米藕,这会已经勾芡上色。

锅盖一掀开,一股清凌凌的藕香扑面而来。

两节胖乎乎的藕节挂满赤红芡汁,这会正咕噜咕噜地在锅中沸腾。

平安净手将砧板洗净,随后夹出糯米藕,切片放盘。这藕,她已在芡汁中加上熬煮的糖水炖煮多时,早被炖煮软绵,甜味浸透至藕心。

吃在口中甜滋滋,粉糯糯,便是牙口不好的人也可囫囵抿上几口尝尝鲜。

荷色的莲藕中间均匀填满软糯晶莹的糯米,一口下去,莲藕的粉糯与糯米的柔韧在舌尖交织,伴随着沁甜的糖水,让人来不及反应便已吞咽下肚,只留下满口清香。

见孙女又捣鼓吃食,胡水生只是笑意盈盈劝上一句莫要累着自己,随后叫她送上一些给两个哥哥。

他们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这个东西软糯却不粘牙,想来容易嚼用。

平安将藕片拿出一半,用荷叶包好,草绳一系,提溜在手中轻便又干净。

在送东西给伯爷他们的路上,就遇见许多妇人正在她伯爷家对面的槐树下闲聊。

平安以前最不喜的就是这种妇人齐聚的地,以往她相看失败,每每来这都得僵直着背走。若是不出意外,在这里经过,狗都得被说上三句。

她,当然也不例外。

不待她走远,她们就已噼里啪啦说起胡水生家的这个孙女,怕是难嫁出去之类的话。

听得多了,平安耳朵也就起了茧。

她在村里可以不在意别人看法,可她爷要强了一辈子,她不想因着她,连累他老了还被人在背后道闲话。

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后来,平安每次都笑意盈盈地与众人招呼,见着年纪大的就喊婶婶,见着年轻的就是姐姐,嫂子。

伸手不打笑脸人,时间久了,她也能与她们聊上几句。

这会见她们仍在这边叽叽喳喳,平安好奇凑近,什么事能让她们聊这样久,也随她们聊上几句自己在镇上听到的小道消息。

话题一转,有人突然哀叹:“哎呦,长明家的老二怕是不好咯,已经好几日没归家了,船也找不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