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浮生碧影 > 第112章 即位(一)

第112章 即位(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一月初一是洪漕帮新任帮主的就任仪式,帖子早已送出,帮内也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到了这一日,洪漕帮总舵外人头攒动,一半是送礼道贺的宾客,另一半是驻足看热闹的闲人。

正堂之上已经有不少人入座,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秀州(今浙江嘉兴)催纲司的副手孙有群,漕运上都会尊称他一声“孙催纲”。催纲司乃是朝廷发运司在地方上的官署,职责如名,负责催促货物装纲*,是直接管理地方漕运的衙门。是以孙德群虽是秀州的一个末流小官,却能坐在洪漕帮帮主继任大典的第一把椅子上。

而名声最显的当属隐居太湖之滨的“鹤发童颜”周鹤年及嘉兴本地的大儒程应锦。周鹤年年少时便当了道士,其后也一直避世隐居,因他在太湖东南起了一座宅院,在其中收集了各色奇珍异宝,渐渐地便在江南名声大噪。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相与之结交,就为了能够入园一窥他的宝贝。程应锦出自本地大姓之一的程式,虽然科举不第,但才高雅望,随其就读的学子不少。他还是泰兴韩式韩和彬的好朋友,韩式族人在官、商两道都有涉足,正是有韩和彬的推崇备至,才有了程应锦的名声赫赫。

在这三位之下,还有范式族老、前任帮主范守信的堂弟范明德和潘氏族长潘运昌。潘家本是运河边上连地都没有几亩的下等平民,只因在运河上发了家,连带着零星几个远房亲戚也沾了光,这个潘运昌就是故帮主潘让明的远房族弟。

除此之外,嘉兴本地的众多大商贾也都被请来观礼。另有洪漕帮最有威望和资历的几个舵主也在场,以作见证。

吴宏正恭恭敬敬向孙有群介绍周鹤年和程应锦,范明德及潘运昌也在一旁作陪。周鹤年的名头孙有群早有耳闻,只不过以他的品级从来无缘结识,却没想到竟然能在洪漕帮的的席面上见到这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翁。孙有群喜出望外,凑在周鹤年身边仔细地问着一些关于他藏宝鉴宝的逸闻趣事,倒把程应锦晾在了一边。

“附庸风雅的草包。”

看着孙有群和周鹤年有说有笑,坐在程应锦右边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出言讥讽。

“慎言。”程应锦目不斜视,小声叮嘱。

“小侄是替您不平。”年轻人道。

“有何不平?天地禀赋不同,各人喜好自不必统一,孙催纲喜好古玩并无不妥。”

“您老干嘛替他辩解?他可不是出于喜欢,只是想沾个懂书画古玩的名声而已。”

“人家觉得是就是,你莫要揣测他人心思。”

年轻人眼睛稍稍斜了一下,不再犟嘴。

“今日之会,是你要来的,来了又抱怨。”程应锦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小侄刚回江南,无处可去,这不您老正好收到吴副帮主的邀请嘛,不来白不来。”

“你以前就爱凑热闹,怎么这么大了还是如此?”

“我爱凑热闹吗?”年轻人真诚地发问,“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不记得。”

“我还记得你十岁时,连你们家几房姐妹的闺阁聚会都要掺和进去,被你的父亲好一顿打的事情。”

“世伯!”年轻人急忙叫道,脸皮泛出淡红色。

程应锦微微一笑,又问他:“你在外流连了这么久,怎么不回泰安,非要跑到我这里来凑热闹?”

年轻人愈发不想说话,便以沉默应对。

程应锦叹了一口气,关于他为什么离家出走,他多少知道一些真情,见他回避,自己也就不好再言语。

另一边潘运昌也在和范明德窃窃私语。

“吴宏就这么毫无波澜地把洪漕帮收入了囊中?”范明德盯着在孙有群身边赔笑的吴宏,阴恻恻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