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两京旧梦 > 第3章 飞花叩扉(三)

第3章 飞花叩扉(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奚赢倒是没想到这一方面,她担心的是另一件事,犹豫许久打算换个问法:“可淮阳郡王与先魏王不是亲兄弟吗?”

身旁的人没再接腔,李裹儿却知道李奚赢的想法,先魏王武延基曾因私下议论张氏兄弟被赐了毒酒,如今回来的淮阳郡王武延秀与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想必因自己兄长之死对张氏也是有怨恨的,这门婚事怎么看也不合理。

彼时的她们还不明白,粉饰太平是上位者最爱的戏码。

一腔仇恨被轻如薄翼的红纱覆盖,周围众人都在道喜,你怎么好发作内心的怒火。

正逢荷月,园内池中的芙蓉迎风而立,清风掠过湖面,将荷叶和花蕊的清香一同送入榭内。檐内的垂帏随风飘动,回廊上远远走过来几个人,深色圆领窄袖长袍,腰间束带。另外两人头戴乌纱襥头,软脚被风吹起,中间人却只用一顶白玉冠将发束至头顶,并未带襥头。

李裳秋盯了中间那人许久,开口道:“那就是淮阳郡王吧。”

李裹儿原本还在想昨夜的事,闻言也抬头看了过去,被风吹动的垂帏隔在中间如同一层绛色薄雾,看不真切远处人的轮廓。

回廊上的几个人越走越近,转眼便到了榭内。

三年前魏王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私议宫闱一事被赐死后,魏王一爵便由其弟武延义承袭。武延义受到兄长事件的影响,并未像其他武氏子弟一样在禁军中任职,而是只在司农寺挂了个闲职,不用参加每日朝会,只需参加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朔朝会。素日里也鲜少和朝中官员走动,也不关注过多朝中之事,有意避朝中争端。

武延义带着武延秀朝她们这边走来,李裹儿才得以看清了那张模糊的轮廓,便听得身旁的李奚赢喃喃开口:“他还和六年前一样啊。”

圣历元年三月,当时还是庐陵王的李显奉命带着一众子女回京,而后李裹儿及兄姊暂被囚禁宫中,同年六月武延秀被送去东突厥和亲被囚禁,至今历时六年才归。

李裹儿六年前其实并非没见过武延秀,只不过当时的皇宫对她来说充满新奇,寥寥几次的宫宴上那一张张普通的面孔实在不值得她去留意,所以她对武延秀无半点影响。不过昨夜在通济渠旁,在泛着洁净月色的粼粼水波映照下倒是将对方看了个清楚。

“延秀六年前与诸位郡主也只在宫宴上见过两次,怕是都不太记得了。”武延义温声开口。

唐朝并无男女大防之说,同席是常事,况且李武两家联姻较多,小辈之间早已熟识。武延义又是亲王,爵位远在她们之上,这番举动也只是让武延秀在她们面前刷个脸,免得日后因面生无意冒犯到她们。

李裳秋轻笑一声,视线看向面前那张白净的陌生面孔,旋即惊讶道:“王爷居然还有个这般水灵的弟弟,倒是生的与其他几位郡王不太像。”

武延义笑着说:“郡主惯会打趣我了。”

一旁的武延秀闻言只是笑,并未敢贸然开口。

檐下微风吹过,被风吹起的垂帏擦过李裹儿臂侧落在武延秀面前随风飘动,两人隔着绛色轻纱看向对方。

李裹儿打量着眼前的人,今日穿着绀色暗纹窄袖圆领长袍,脚穿乌合六皮靴,腰间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束蹀躞带,而是带了一条革带,上缀玉质带跨,倒与发顶的玉冠相配。李裹儿不得不赞同自己阿姊方才那句话,面前这人配得上那两个字。

即便在突厥王庭待了六年之久,武延秀面上依然是一副清朗润玉的模样,肤色白皙,眼尾狭长却不显锋利,笑起来时眼尾微微下垂,颇有一种无辜之感。瞳漆如墨,里面仿佛浸着溶溶水色,若是人不提及,反倒会觉得他是从江南来的。

风停了,轻纱缓缓落回李裹儿身后,她不动声色地移开了目光,不再看那双纯真的不含半分杂质的眼睛。

“郡王这是刚从寺中祈愿回来吗?”李裳秋吸了吸鼻子问道。

武延秀抬起自己袖子低头闻了闻,确实有一股寺庙中特有的檀香,盖过了自己衣服上原本的熏香,郝然解释道:“昨日去龙华寺中为母亲抄经祈福,弄得晚了些便歇在了寺中,今日一早才回的府。”

李裹儿也闻到了对方身上的味道,莫名觉得有些熟悉,蓦然想起昨夜那块玉佩,上面也是这种来自寺庙中的檀香。心下了然,原来那块玉佩是他的,至于为了到了今日上面的熏香只增不减,怕是只有他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