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京城,两人精神都不大好。倒是走惯的车夫要精神些。
刚下车就有小厮过来接李万里,“李举人,我家公子特意安排我来接你。”
来人是苏必先的贴身小厮,李万里在青山书院见过几回。
苏必先早早来信邀他到苏家别院住。苏家别院是空的,不怕打扰到苏家人又安全。李万里感激地应下。
李万里把苏必先当至交好友没有与他客气。更何况,京城有赵璋、江坚等人在。李万里怕住客栈有人使坏。还不如住到苏家别院省心,可以静心看书。
小厮领他们到别院,等两人安顿下来告辞而去,“公子说你们远道而来怕是累了。今儿先好好歇息。等明天公子在香满楼设宴招待。届时我来接公子前去。”
香满楼已经开到京城。看来,李秀云应该过得不错。
苏必先变化不大,仍是那般风光霁月。李万里没想到的是,苏必先竟已定了亲。是门当户对人家的嫡女,苏必先只见过几面。姑娘性格温婉是不错的选择。
离开考不过半月,李万里零散参加过几次宴会。宴上不少书生竟都听过他的名声。青山学子于民有利,青山打谷机,就算没见过都听过。
李万里放下心来。这下不用怕赵璋或者江家人使坏。有这名声在,就算不能加持,也能保证自己得到公正的考试。
在京城,虽未见过赵璋和李秀云,但坊间到处都是两人的传说。
有人说赵世子是个情种,非农家女不娶,还立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也有人好奇那女子究竟是何等花容月貌,把堂堂世子迷得神魂颠倒,不惜与父母闹翻。
幸好旁人多是关注赵世子。不知李万里与李秀云同村,不然他非得被人追着问。
很快到了二月。
春闱开始了。
李万里已经熟悉科考流程,但难得紧张起来。顾光跟在他身边,看起来比他还紧张。
“好多人啊。”顾光左顾右盼。
等待进场的学子大多紧张不已。李万里再看苏必先,学神与常人不同,依旧不骄不躁面色如常。
等学子都进场了,顾光才松下一口气挤出人群。嘴里还囔囔着,“九天后来这里接哥夫。一定不能忘了。不能忘了。”
苏必先的小厮见他如此紧张,上前来安慰听见顾光继续囔囔,“婶子说了要看好哥夫。不能让人瓮中捉鳖了。”
小厮......汗!
如果他没记错,那叫榜下捉壻。
“九天后,我到别院寻你。我们一起来考场等。”
顾光感动极了,“谢谢哥。”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懂得人情世故,“公子已经进去,哥若是有空,不如我请哥喝两杯?”
春闱重经义,轻诗赋,倒是避开李万里的弱点。做诗是做不来的。
京城贡院比青山府县的好很多,至少没有漏水的地方。天冷没有蛇鼠。只是,冷得手指僵硬,李万搓了很久才缓过来。
刚开始写字不太顺畅。他不由在心里生了坏心思。最好把大伙的字都冻丑。反正我的字不占上风,勉勉强强。以上,苏必先除外。
策论竟是论农事。李万里高兴极了,他押对了题。自献上打谷机,他就特别关注“农事”。
尤其是皇帝的嘉奖下来,更是找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吸口冷气让自己冷静下,他缓缓下笔。
“夫在耘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九天的考试下来,铁人都软成泥人。李万里和苏必先对视一眼权当打过招呼。
两人被半抬起半扶着回去。在小厮的指导下,顾光已经提前备好热水、热粥。
李万里里里外外仔细洗了一遍,喝下两碗热粥,沉沉睡去。
足足睡够一日才感觉自己活过来。号房狭小,他都是缩着睡的,感觉骨头都要缩起来了。伸个懒腰,真是舒服。
出门与苏必先聚后,李万里没再出门。他以后不留在京城,不用现在就急着讨好人。但还是被苏必先拉出去几次,倒是结交了几个不错的学子。
都是这次下场的学子,与苏必先相识的,人品学识皆不错。苏必先还是有了变化,至少也会主动结交人了。
他依旧保持君子之心,却不会和从前一般非黑即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难得有几日清闲,他拿出纸给家人夫郎写信。有些遗憾他们不能来京,又画了画想要一起送回去。
无奈,他画技着实拿不出手。墨水晕成一片,看不出画了个什么玩意。最后,只得作罢。
京城风光虽好,但念及心中之人,又觉得不好了。
最后,他写道:你所在之处,我方觉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