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动作很快,拿到契书,立马找人抄写多张。每张他都一字一字核对。
张守认识的字不多,但是每个字他都仔细对比,生怕出错留隐患。看得他头昏眼花,看完还不算,又请李星和确认一遍。
这些字现在可难不倒李星和。他识字初有成效,不认识的字可以翻书。现在,李星和除自己识字外,还会抽时间教张守识字。张守没想到自己还要识字,既珍惜又痛苦。
确认契书没问题,张守带着契书上顾家寨找山民签约。张守识字不多,考虑到山民应该也不识字。张守花重金请识字的先生跟着他上山签契书。
这可是李家交给自己的第一件大事。眼看着李家越来越好,张守摸爬滚打这么久自然知道以后的好处。他以前跑闲都没这么上心。
可是,开头就遇到难题。山民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不知道自己名字是哪个字。
像顾家,一言九鼎这种有文化的名字很少。一些山民起的狗、虎之类的名字还好认。
有些起的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山民不识字,自己都说不清。
张守,“自己的名字不认识?”
山民,“俺爹、俺爷取的。”
张守,“叫你爹、你爷过来。”
山民,“早死了。”
张守......
还有山民说自己叫啥啥啥的,但是经过顾祖父确认,户籍上不叫啥啥啥,而是叫另一个名。
山民挠头,憨憨道,“当时刻户籍,刻错了?那俺到底叫啥名?”
得,还问上张守了。
张守脑子转得快,“把你们的照身帖拿来。”
照身帖相当于夏国的身份证。上头刻有持有者面貌、住址、出生年月、姓名等。
山民疑惑,多数山民没进过城,没有佩戴照身帖的习惯。
顾祖父看出众人的疑惑,“就是官府发的小木牌,刻了你们的信息。收钱的那块小木牌。”
一说到收钱,山民明白了,纷纷回家拿木牌。
木牌拿来,识字的先生直接按木牌上的信息把契书填写完整,让山民直接按手指印。
顾祖父在一旁解释,“你真叫这名。照身帖上写了你是这名。”
山民不服,“我都叫十几年大虎了。咋能叫大糊呢。这不是大糊涂嘛。都当爹了,我能不知道自己叫啥名。”
官府小吏办事敷衍,想来遇到跟他们一样的问题。山民说不清自己的名字。小吏直接找同音字,或者胡乱写一个字。反正山民不识字,不会发现写错了。
......
场面一顿有些混乱。
张守只好请顾家几位舅舅把人群分开。再不分开,一群人围着识字的先生,叽里呱啦时不时夹着听不懂的方言,识字先生写字的手都有些抖。
最后,不管山民愿不愿意,总算按照身帖上的信息把契书签完。
张守不敢放松,赶回来又马上去官府盖棺定论才放下心。
按李万里的安排,下一步该在翠竹村选人。
顾家寨减去儿童有二十八名成年人。如顾真、刘叔这般的年长者寥寥无几,这二十八人都可算作劳动力。
五人一组,每组一个组长,一共是三十人。李家准备在翠竹村里找两人。至于组长,李万里早有人选。
刘叔在顾家寨威望高,多数山民比较信服他,是最好的人选。
顾家由顾一当组长。自家亲戚用着更放心。至于山民或者其他人有意见的。那更不是问题。这是古代讲究宗族,而他们家只是一个小作坊,用人唯亲很正常。现在能找到一份正经的工作都很难,有意见又如何?憋着!
另外再在顾家寨众人中找一个组长。签完契书,张守就让山民回去考虑。山民很快选出人来。是个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的壮汉子。山民的理由很简单,这个汉子力大无穷,在顾家寨是武力天花板。
翠竹村首选大柱。大柱曾多次帮过李万里,人老实,最重要的是大柱力气大。李天德找到大柱家一说,大柱娘立马同意。大柱有不放心,“我去打工,地里的活怎么办?”大柱娘抚额,这孩子,该精明的时候偏要犯傻。就李家这阵仗,能亏待他不成。送走李天德后,没人知道大柱娘找大柱说了什么。等到开荒那日,大柱兴奋地抗着锄头过来了。大柱与那络腮胡的汉子更是卯足劲比拼。
大柱与李万里交好,翠竹村民都知道。李万里打算再在翠竹村找一人,让村民知道,李家发展得越好,他们越有可能得利。这个人由里长推荐。前期能办下来离不开里长的支持。既能卖里长好,又能避免村民不服气闹事。
里长推荐的人是里长这一脉的人。听里长说,这人年轻的时候上过学堂,会打算盘又识字。只不过身体弱做不了农活,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活计。如今来李家上工,最合适不过。离家近他家里人也放心。李天德知道这人,是个话不多很有礼貌的后生。里长本来想推对方去香满楼上工,只是李秀云没同意。
做完这些事,张守开始安排顾家寨众人轮流到翠竹村开荒、摔泥砖。泥砖弄好后用来盖房子。顾家寨的房子有石头房也有泥砖房,山民不嫌弃。主家也说等后边发展起来,会盖更好的房子。
房子盖在竹林外围,离翠竹村有一段距离。离大山也有一段距离,不用担心有野兽。还能监督他人,不让陌生人闯进竹林。
翠竹村的山与顾家寨的大山不一样。翠竹村是一座、座山头,山与山之间都有农村、农田,是有人烟的。翠竹村几十年来,没听说过有大型野兽下山。
顾家寨的大山那才叫大山。连绵不绝的大山,一眼望去除了山就是云。相对而言,顾家寨大山里的各种资源更为丰富。
顾一带着人围着李家的地开始种篱笆,各种有刺的作物通通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