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夫郎是个小跟班 > 第47章 顾家寨

第47章 顾家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家人这才坐下准备吃饭。

小孩吃得最欢。包子、烙饼都要用粮食来做。山上最缺的就是粮食。他们没地,没办法种粮食。

顾家寨所在的山头,石块多,大多是坚硬的黄土,很难开垦成梯田。适合种粮食的地方很少。就算有,也是零散的指甲盖大的一块地。养活一家人很难。寨子里的人,就是这样东一块西一块在各种犄角旮旯里种些粮食糊口。

种的最多是红薯一类的粗粮,结果多,不挑地。水稻没办法种的。小麦也很少。

山上野菜多,山民舍不得田地去种菜。像是顾家今晚就有一大盆的水煮野菜。加点盐水煮熟,菜汤是绿黑绿黑的,吃起来又涩又苦。

粮食少,顾家很少吃包子、烙饼。几个小孩吃得很开心。连唐婷都很喜欢。她以前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顾家还有一大盆肉。晒干的腊肉和新鲜的肉一起炖煮,两种口感的肉,吃起来味道不错。

顾老五看向他爹,“听刘叔说,进城的费用涨到十五文?”

刘叔是顾家寨的一员,是个猎人。可以说,顾家寨能养活这么多人,多是依仗刘叔。大伙或多或少都有跟刘叔学过几招捕猎的本事。

前不久,刘叔下山卖野物。山下农户只愿给四文一斤。三斤重的野鸡只值十二文,不够一斤猪肉值钱。

刘叔不肯卖。跑完附近几条村,都是这个价。刘叔气不过,仗着自己有些本事,一气之下想跑去城里卖。

一到城门口,刘叔就后悔了。山民进城的费用由原先的十文涨到十五文。

刘叔小时候进城还是两文,后来慢慢变成五文、八文、十文。直到现在变成十五文。

光进城就要去掉一只野鸡。进去还不一定能卖出去。刘叔最终灰溜溜提着野鸡走了。

他兜到其他远些的村庄叫卖。回去的路上经过翠竹村。顾老五成亲时,刘叔来过。来都来了,刘叔顺带去看顾老五。回去时还可以跟老伙计顾真说下他儿子近况。

虽然顾真前几日刚来翠竹村吃孙哥儿的酒席。

当时,李万里还没决定来顾家寨。但顾老五和李春花是计划两个人走一趟。顾老五说要回顾家寨,刘叔回寨就跟顾真说了。

因此,顾一早早地在山下等他们。

顾真叹了口气,“朝廷这是要逼我们下山。”顾真没说的是朝廷是要断他们的后路。

山民多是年轻的汉子,不用交田地税,只有人丁税。若是遇到要征兵,山民往深山一钻,想抓人都抓不到。

朝廷一只想逼山民下山。只是,他们根本没有地,下山又能做什么?当乞丐?难道是他们喜欢呆在山上吗?

何不食肉糜。

顾一气愤地说:“怪不得最近卖肉,都只给四五文一斤。原来是收到风声了。我们卖不到城里,只能卖给农户,可不得使劲压我们的价。”

无奈他们还真不能不卖。山民需要换取食盐、粮食、布料。

现在,顾家寨卖东西只能走到很远很远的村落。一来一回不止一天。

小孩还在无忧无虑地吃着晚饭。大人撇着眉毛为以后发愁。

顾光见大人不吃,夹起一块烙饼放到顾真碗里,“给祖父吃。”

接着继续夹菜给其他人,“给祖母吃、爹娘吃。二叔、三叔吃......”

其他小孩纷纷效仿,连李万里碗里都被夹了烙饼和肉。

唐婷在心里犹豫许久,终于决定跟着一起夹菜给大人。顾家人对她好,她是知道的。只是还没等她动筷,小孩们已经夹完一轮,放下筷子拿起烙饼继续吃起来。

唐婷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一泻千里。她只好作罢。

下次,下次一定要更快。不再犹豫。顾家人对她好,她也想对顾家人好。

小孩都没往大人碗里夹野菜,看来都知道这个难吃。

山民原本跟翠竹村村民一样,多数都是农民。因为战乱躲到山上成为流民。

夏国成立后,给了这些人户籍。第一代山民不敢下山。等第二代、第三代确定夏国真的没有战争却下不来山。

失去的土地、人口、金钱再也回不来。在山上还能挖野菜充饥,下山连野菜都没有。像他们这种,招工都不会招他们。哪个老板喜欢不稳定的因素?

留在山上至少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是一个满是创伤又充满希望的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