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水成过亲,知道顾千阳的顾虑。不过,以往她在陈家可没这般轻松。饭还没吃完,陈母就要使唤她。又是让给陈江添饭,又要李秋水少吃点别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真爱一个人,哪舍得她为难,哪舍得家人为难她?
可惜当时她不懂。陈江一串糖葫芦都能感动她几年。所以,后头吃了不少苦。
说是简单弄两下,何玉又是烙饼,又是发面留着明早做包子,最后还擀面条。明早先吃面条再走。中午可以吃包子,烙饼可以久放留着晚上吃。何玉准备了六个人的份量,顾老五夫妇和顾千帆的一起准备了。考虑到顾老五的饭量,何玉直接按两个人的份量准备给顾老五。
何玉挑好鸡指给李天德看。明早李天德起床第一任务就是抓鸡。
幸好婚宴买的瓜果糕点多,家里还剩不少。何玉挑出没开封的或是品相好的装好。这些预备拿去顾家的。家里已经没什么可以带的。何玉转来转去,不知道还要带什么。
她一会走到厨房,打开橱柜翻找。找完橱柜,连锅里的东西也没放过。挨个揭开锅盖查看,结果都不合适。走到堂屋看看,都是家具不能送。院子里有一颗柚子树,可惜还没到结果的时候。
何玉实在转悠不出什么来,只好放弃。何玉给新夫夫准备铜板,可以给祖父和小孩封礼。刚好婚宴收了不少贺钱,都是铜板。
李秋水找来好几块不同颜色的布头,收拾规整好边边,用布料包扎糕点盒子。她还在一块红布上绣了简单图案。这样一包好看极了。
“好好看。姐,你的心思太巧了。”李星和端详许久,以后他的店铺也这样包扎贵价的商品。
李秋水笑着说:“不是我想的。在县里看到糕点铺有这样的包装。”
县城没白去,学不少城里人的花样。他们乡下人都没想过还能这样包装。布料很值钱的,谁会想到用来包扎糕点呢。
“要是我看到这样的包装,指定不敢买。这一看就知道很贵。”李星和说。
李秋水却说这种包装,城里人喜欢买来送礼。每到节日,糕点铺会买大量的小方布包装糕点。小方布上只要有简单的刺绣即可。学徒也能做。纹绣院每年能接不少这样的订单。
晚上,李星和默默记下今天的事。
包装是很重要的。
他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想顾客。他不舍,不代表顾客不舍。能读书的,舍得花钱的书生,家里有家底的居多。有钱人不像他这种穷惯扣惯的,不在乎浪费与否。越是好看越是繁复的包装,有钱人越喜欢。
要分档次。就像县城里的糕点铺,味道差不多的糕点,加上些许装饰的贵价果干或者包装,能卖翻倍的价格。就像开始卖的竹书签一般,也要分档次。这样更能精准筛选顾客。
李星和第一次对县城产生好奇。想去繁华的县城看看。看看糕点铺是怎样卖出包着丝布的糕点。
翌日,何玉早早把包子面条做好。
吃完面条,李万里傻眼了。
一竹筐的行李。最底下是瓜子、坚果类的干货。再上面是包好的糕点。然后隔上一层稻草,再放上路上的吃食——包子和烙饼。竹筐两边各插着一个装满凉白开的大竹筒。
另外,用竹篮装着两只绑住脚的活鸡。何玉挑的是家里最肥的两只,竹篮有些装不下。大公鸡半边身子落在竹篮外。李天德用稻草从竹篮底部缠上来绑住两只鸡。
“娘,我们走快些,晚上能到。不用备这么多吃食。”
何玉不同意,“你岳父岳母也要吃。只怕不够。”
在何玉的催促下,两人出门去和李春花汇合。李春花等人已经在村口等。天还没亮,顾千帆趴着顾老五背上睡得昏天暗地。
“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李春花问。
“娘让带的。”
“你娘太用心了。”
一行人匆匆赶路。李春花说何玉准备的东西多,其实她准备得也不少。顾老五背着顾千帆,前面还背着一个大背篓。李春花手上还抱着一匹布。山上要买布不容易,这是李春花早就备好的。什么时候去顾家就带过去,或者顾家来人回礼。
太阳升起,稍微有些热。顾千帆终于睡醒,从顾老五背上爬下来要吃的。这时,李春花才发现,两家都准备了几人份的干粮。糖包、烙饼、肉包、素包任顾千帆挑选。
在家里都没吃这么丰盛过,赶路反而挑上,吃上了。
中午太热,他们在树下稍微躲一会太阳。其余时间,除开吃饭都在赶路。顾千帆太小,走不快。顾老五和李万里时不时两人轮流背他。
走到没人的地方,顾千阳有些累,想让李万里背背他。只是父母和弟弟都在,他可不是娇滴滴的小哥儿,说不出口。
李春花也想让顾老五背她。她倒不累,单纯想让顾老五背。年轻的时候,两人手拉手走这条路去顾家寨,趁路上没人顾老五经常被背她。两人嬉闹时间过得飞快。只是,儿子、哥儿哥婿都在,她不能让顾老五背。
唉,儿女都是债。碍手碍脚的。
走到太阳下山,只剩最后一丝昏黄的光线,终于走到顾家寨的山脚下。
顾千阳走到腿酸,怪不得小时候父母一去就得两三天才回。这么远的路,不歇歇再走回来,脚都要磨起泡。
山脚下,顾老大已经在等。两家人带在路上的吃食还有一大半。回到顾家寨,顾祖父纳闷,怎么带这么多包子烙饼上山。他们这里也没闹饥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