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许言带着小木去上学,但她没有送到书院门口,而是还在离半条街的地方停下来。
把给老师的东西让小木拿好,里面除了昨天做的糕点和买的药材,还有另外的三百文钱。
许言也是头一次当家长,怎么说还是想夫子能多关照自己家的孩子的。
她蹲下嘱咐小木,“姐姐就送你到这里,等下见到夫子要问好,然后把东西交给夫子,说感谢夫子知道了吗?”
“如果有同学和你问好,你要尽量回答别人,不想回答的话,也尽量给一些肢体回应。”
小木点点头。
许言见他答应了,便放心许多,“快去吧,下学我就来接你。”
小木挎着书袋,抱着包袱,一步步往书院方向走去,时不时还回头看一眼许言。
许言使劲挥手和他再见,看着他身影越来越小,眼睛感觉有些酸涩。
原来,送孩子上学独立是这种感觉,像是身体的一部分被抽走一样。
小木走进书院,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学生,大家都看着都差不多的年纪。
他走到夫子书桌前,把包袱放上,微微鞠躬,“夫子好。”
卫夫子看了眼小木,指着一个位置,“来了,你坐在那处空位上。”
小木找到位置坐好,身边的同学都看向他,都在对新同学感兴趣。
“肃静。”
大家瞬间坐直看向夫子。
“今日学《千字文》。”
……
午休,小木吃起了许言给他带的仙豆糕和米糕。
突然,书桌前来了一个男孩,长得憨厚可喜,凑近说,“你就是许木吧?”
小木点头,没回话。
小胖一下子就高兴了,“我叫孙武!我爹娘都认识你姐姐,你姐姐做的糖葫芦可好吃了!”
听到许言,小木难得地给了反应,“嗯。”
没人会觉得许言做的东西不好吃。
孙武是个自来熟, “我俩可以做朋友,这里的人我都认识的,我娘特意嘱咐过我和你交朋友的,我还可以带你玩好多东西呢。”
小木没说话,只是把许言给他准备的仙豆糕分了一个给孙武,算是见证了第一段友情的开始。
孙武接过去立马塞进嘴里,塞得满满的还要说话,支吾不清,“这也是你姐给你做的吧?真好吃。”
孙武羡慕小木每天都能吃到许言做的好吃的,每次他想多吃一串糖葫芦就会被娘提起耳朵收拾,明明许言姐姐给了那么多,凭什么不给他吃?
其实是许言让大婶控制给孩子吃的量,她是怕孩子吃多了不吃饭。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孙武很讲义气的开始给小木介绍班上的同学,“这个是陈飞,这个是李想,.....,还有他,叫连景安。”
被喊到名字的连景安抬起头,“你叫我吗?”
孙武兴奋地比划着说,“对啊,来新同学了,他叫许木,他姐姐特别厉害,会做好多好吃的。”
连景安和小木对上了眼,两个人都觉得彼此很熟悉,但是却在小脑袋里搜索不到印象。
连景安先打了招呼,“你好,我叫连景安。”
小木纠结了一会,秉承了孙武都给了,这个主动打招呼的也别拉下,便分了一个仙豆糕给连景安,然后看着还剩下的糕点,不能再分了,主动打招呼的也不行。
连景安接过仙豆糕,特别高兴,“谢谢。你也可以尝尝我的。”他把食盒推了过来,里面全是还热乎的美味佳肴。
孙武不客气地尝了一口,“你家的饭菜还是那么好吃,对了,他家是我们县里最有钱的,每天中午来送饭呢。”
他积极地给小木解释,把解说员的工作完成得很好。
小木不在乎谁最有钱,也不羡慕别人的食物,他觉得许言给他的就是最好的。
连景安小口吃着仙豆糕,觉得比家里的饭菜还好吃。
孙武好奇,“连景安,你说你家那么有钱,干嘛还来这念书啊,请老师去你家不就好了。”
连景安回,“爹说来书院是对夫子的尊重,还可以结交朋友。”
卫夫子是县里有名的夫子,大家都想把孩子给他教。
其实,林姨娘本想请卫夫子上门做私塾先生给连景安一个人上课,但没想到卫夫子说想念书就来书院。
而且连清也是坚持送孩子来书院一起上学的,觉得在家学孩子会失去和同龄人交流和快乐。
最终林姨娘也不得不妥协,只是每天叫下人来送午饭。
毕竟小孩子心思单纯,孙武听完很高兴,握住两个人的手,“那以后我们三个人就是朋友啦。”
小木没有把手抽回来,连景安高兴地点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