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虽有望,但却需缘分】
许言出了店铺后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准备先去买糯米、藕和糖,要是有蜂蜜和干桂花也要买点。
许言蹲在菜摊前面,指了指还带着泥土的藕,“大娘,这个藕好吃吗?”
大娘信誓旦旦地保证,“当然好吃,我们家早上刚从莲池里挖的。”
“我想要孔大的藕。”孔大比较好灌入糯米,口感也会好。
“没问题,我给你挑。”大娘手脚利落地挑了几个藕包上。
许言最后提着大包小包回了家,这趟只花了几十文,她还是挺满意的,准备明天就动手。
二娘早早就把饭做好等着许言回来,看见许言提着东西,便伸手接过来,“你买这么多东西,多重啊,来给我拿。”
“不累,二娘。”她现在心里一心想着怎么做出糯米藕赚钱,哪里会觉得累。
她洗了手坐在桌前,和二娘聊起今天路上遇到的人和事,然后掏出了用布包包好的五百文钱递给二娘,“二娘,这段时间谢谢你照顾我,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少,等我赚钱了,再多多孝敬你。”
二娘急忙推回来,“这我不要,你自己拿好,二娘不缺钱,我喜欢你,把你当女儿看,怎么能要你钱呢。”
“二娘,你把我当女儿,就更该拿着了,女儿给的钱怎么能不要呢?不然你就当是帮我存着嘛,啊呀,这菜真好吃,二娘你也快吃。”许言把钱硬塞到了二娘手里,然后立马拿起筷子扒饭,边吃边对着二娘笑。
“你这孩子,行,二娘替你收着。”二娘把钱贴身放好,然后给许言碗里夹菜。
次日一大清早,许言就醒了。
她已经把糯米提前一晚泡上了,现在直接把糯米洗干净捞出来晾干备用。
然后需要先把藕节清洗去皮,再将藕节顶部切开,将藕孔里的泥沙从洗干净,最后晾干水分。
把糯米塞进藕孔里,许言特意挑大孔的藕,就是怕自己手忙脚乱塞不进去。
一边往里塞米一边用筷子戳进去压实,最后盖上切下来的藕节,用削尖的筷子插好固定。
就这个削尖的筷子,许言都弄了好久才成功,要不然就是断了,要不然就是不够尖插不动。
把藕放入锅中,锅里加入水,水漫过藕身一半,大火开始煮,快到五分熟的时候,在锅中放入红枣,撒上白糖、红糖和干桂花,再加一点碱水继续煮到糖融化浸入藕,藕也变得软糯发红即可出锅。
碱水是许言外婆的一个小秘诀,为的是中和红枣熬煮久了会出现的酸味,更加突显甜,也能使口感更为软糯。
许言迫不及待地想将糯米藕切开,但被烫的差点跳起来,拿着扇灶火的蒲扇使劲散热,等稍微凉了一点才继续切。
“二娘!你快来尝尝好不好吃!”她端着盘子飞快跑去找二娘。
二娘看见盘子里一片一片的糯米藕,不由惊叹,“这个看着真好看。”
然后夹起一块尝了一下,口感软糯甜蜜,藕的香气夹着糯米的米香,配合着淡淡的桂花香,令人食指大动。
二娘夸赞道,“真好吃,甜而不腻,老人小孩应该都喜欢。”
“真的吗?我也是照着家里人的做法试试,我也尝尝。”许言夹起一块送进嘴里。
味道和外婆做的很像,但不完全一样,许言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完全复刻外婆的手艺,只要自己做的还算好吃就足够了,现在尝起来应该是可以的。
“二娘,你觉得我做这样能拿出去卖吗?”她还是有点担心卖不出去。
“当然可以了,你拿到去县城里卖,大家伙没吃过,肯定会愿意试一试的。”二娘鼓励许言,并且又提了个想法。
“这样吧,我这边刚好做了点包子和馒头还有一些布料,你帮我送给寺庙里的婆婆,顺便把你做的糯米藕拿过去给她尝尝,她那里还有孩子,也让他们尝尝甜。”
许言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点头答应,“当然好啦,能给婆婆和孩子吃,也算是成功第一步了。”
两个人说完便开始收拾包袱,吃的用的分开装好,让许言带到寺庙里去。
许言提着包袱走到寺庙门口。
门口积攒了许多枯枝烂叶,许是很久没人打扫了。
走进大殿内,头顶上的横梁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颜色也变得斑驳模糊不清了。
这里真的能住人吗?
许言心里打着鼓,鼓起勇气喊了一声,“有人吗?婆婆在吗?”
过了一会,殿内侧后门打开了,一位灰发的老人站在门边,“谁啊?”
“我帮二娘来跑腿的,来给婆婆你送些东西。”许言看见有人,便松了口气,往前走上几步。
“进来吧。”婆婆听到许言的来意,便让她进门。
走到房内,许言发现屋里就一张床,一张桌子,几张椅子,还有一个大柜子。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小香炉鼎,里面还有半截正在燃烧的线香。
木床已经有些腐烂了,上面的被子也是缝补过的,整个房间里散发着混合着淡淡的霉味和线香味。
她将东西放在靠墙的木桌子上,准备和婆婆说两句话。
“婆婆…”许言嗓子一下噎住了,她现在才看清婆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