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话到嘴边,胡亥还是把话换成了,“王姊可好些了?”
嬴略抬眸看了看他,动了动嘴唇,却是什么话也没说出口。
胡亥以为她心中对自己还有怨怼,“王姊可还是在生朕的气?”
嬴略依旧垂眸不语。
这使得胡亥在愧疚之余心中又产生了难言的怒火。
他作为天下至尊的皇帝已经屈尊来看望她了,她竟然还如此不识抬举。
但是一想到“元后嫡子”的名分,胡亥还是强忍着怒火道,“坐吧。”
嬴略的嘴唇又动了动,却还是连句谢恩的话都没说出口。
她一再的冷淡态度终于让胡亥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冷声道,“莫非王姊还是因为棠华宫宴一事对朕心怀怨怼,不肯与朕说话?”
在室内冰冷到极点的寂静中,突然传来女医丞夏无疾不合时宜的低呼。
胡亥这才想起自己临行前,韩美人特意提醒自己带了一名女医丞夏无疾。
夏无疾乃是昔日的太医令夏无且之孙,且是始皇亲大母(亲祖母)夏太后的亲族,可谓是大秦皇帝的亲信。而她能以女子之身做到太医丞这个位置,凭借的可不仅仅是医学世家的出身,更赖其自身医术高超,且尤擅妇人之科。
胡亥并没有因为夏无疾在自己面前失仪而怫然不悦,反倒觉得她的失仪“恰到好处”。
保傅万熹见状笑道,“想来公主久病初醒,玉体仍有所郄(音同“隙”)。陛下关怀王姊,特意从宫中带了医者前来探视,不如先请医者替公主诊治一番如何?”
胡亥挥了挥手表示默许。
夏无疾暗暗瞪了一眼害她堂前失仪的罪魁祸首,后者却是一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之态。她不得不硬着头皮离席替嬴略诊脉,须臾之后,又压着嬴略的下巴看了看喉舌,而后又抬起嬴略的下巴看了看,这么一抬下巴,嬴略颈部那道已经结痂的狰狞剑痕就这么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一番望闻切之后,夏无疾来到大堂中央实事求是地禀陈道,“陛下,公主玉体确实有郄。臣观其脉象沉细如丝,涩而浮,乃是体内瘀滞了大量寒邪之气所致。尤其是髌骨处瘀滞的寒气,会造成气血凝结,经脉阻滞,肌表收引,若不好好调养,恐怕日后会不良于行。”
“而且,”一向精通医术的夏无疾此时却觉得自己舌头有些打结,她默默深吸了一口气,捋顺了舌头之后道,“臣以为公主脖颈上的剑伤或许损及了声带,所以目下口不能言。”
竟……竟然是如此吗?
胡亥当然也注意到了嬴略脖颈上的那道伤痕,虽然已经结痂,但看起来依旧刺目,仿佛姊弟之间那道尚未弥合的丑陋裂痕。
他轻笑了一声道,“原来是朕误解了王姊。”
不能说话也好,起码她无法再反驳自己了。
“你们都下去吧。”胡亥淡淡地吩咐道,“朕想与王姊单独待一会儿。”
中堂上的人互相对视一眼,虽然心知这有些不合礼,但谁也不敢反驳皇帝。还是资历最长的保傅万熹最先行礼告退,而后其他人也默契有序地退了下去。
太医丞夏无疾不动声色地走在谒者令万年身旁,小声蛐蛐道,“我们俩这么长时间的交情了,你竟然在陛下面前‘陷害’我。”
原来,夏无疾方才之所以不合时宜地低呼出声,是因为谒者令万年暗中以衣带上缀饰的珠玑打中了她的背部。
身为她的私交好友,夏无疾当然知道万年其实身手不凡。
万年面无表情道,“身为太医丞,难道不该对病人的病情知无不言吗?”
夏无疾气急,声音不免大了些,“你明知公主的声带……”
走在前面的傅姆万熹突然转过身来对自己的侄孙万年呵斥道,“宫中的规矩都忘了吗?身为公主身边的谒者令,怎可在行走间与人交头接耳?”
被训斥的万年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冰山脸,夏无疾却是吓得缩了缩脖子,尽管万熹呵斥的并不是她。
没想到,万熹又转向夏无疾,态度极为和颜悦色道,“老妇知道太医丞醉心钻研医术,长安园的藏室负暄阁中珍藏了不少元后收藏的医书典籍,甚至有些是失传已久的古籍,不知其中是否有利于公主病情的医书,不如让万年带太医丞去藏室看看吧。”
说着,她解下腰间的一把钥匙递给了谒者令万年。
万年接过钥匙径直向前走去,夏无疾却是高兴得愣在当场,后知后觉道,“等等我。”
这两人走后,万熹向方才侍奉嬴略更衣的尚卧女史秦衣确认道,“方才那晚汤药可是你亲自侍奉公主服用的?”
“这……”秦衣想着那碗被倒掉的药汁,有些犹豫道,“公主其实……并没有喝那碗汤药。”
如果嬴略没有喝那碗她“特调”的汤药,那她又怎么会说不出话来,难道真的是剑伤损及了声带?可她当晚就看过嬴略脖颈上的伤痕,那处伤痕不知怎得已经抹上了药效奇佳的生肌膏,结痂虽然明显,其实是促进伤口愈合生肌的体现。
若不是汤药和剑伤的缘故,那便不是女医丞夏无疾所说的口不能言,而是公主主动选择口不想言。
万熹蹙眉,虽然她已经从侄女万年和女医丞夏无疾的对话中猜出这样的情况,但她还是有些意外这个自小被她保育的公主竟有这样的心思,难道仅仅是心怀怨怼不想和二世皇帝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