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大秦女帝是怎样炼成的 > 第34章 偷梁换柱

第34章 偷梁换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离去之前,赵高恫吓似的剜了韩美人一眼,吓得韩美人身边的宫人抖了抖。但韩美人面上笑意依旧,作为胡亥后宫第一人,她只是看似柔弱而已。

赵高早就“领教”过韩美人枕头风的厉害,只不过这枕头风的风向和自己并不一致。所幸他早早吩咐了弟弟赵成在族中遴选美人,准备择日送入宫中做赵氏亲信。或许是此事泄露了风声,导致韩美人早早地防备起了自己,转而选择卖了长安公主一个人情。岁首十五那晚中谒者令韩谈的通禀,恐怕也有韩美人的手笔。

看来,送美人入宫一事要抓紧了。

——————

长安园内,雪后初霁的阳光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一位年长的女史踏进长安公主的内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宫人们将内室沉闷晦暗的环境整肃一新。

“天已放晴,内室气流不畅,烟气太重,不利于公主养病。把室内絺帏都卷起来,顺便把薰炉中的沉水香也抬出去熄了吧。”

两名宫人应声称诺,将薰炉抬出去清理香灰。

年长的女史曾是随元后入秦、侍奉元后起居的齐人万熹,曾任长安宫内者令,亦是长安公主的保傅,自侍奉长安公主及笄后,她便向始皇帝自请出宫照看元后的长安园。如今,长安公主被遣还外第长安园,侍奉元后和长安公主两代人的保傅万熹自然成了长安园中的执事女史。

恰巧近身侍奉长安公主的内者令景福在棠华宫那晚也受了风寒,所以万熹这曾经傅姆便亲自照料起了久病在榻的长安公主。

薰炉中的沉水香已经燃了三天三夜,积累了不少香灰,两名宫人将薰炉抬出室外后,不由得嘟囔道。

“公主被接回来的那天晚上,保傅不是亲自在内室点上了沉水香,说是对病中的长安公主有温气安神的功效,现在又嫌烟气太重不利于养病了。”

另外一位宫人催促道,“什么好东西也顶不住夜以继日地用,快干你的活吧。”

二人正清理着香灰,却见谒者令万熹匆匆而来,向她的姑母万熹通禀道,“姑母,渭阳学宫祭酒魏缭遣人来探视公主。”

“天如此冷、路如此远,难为魏祭酒还没有忘记久病在榻的公主。”

万熹的语气熟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冷意,末了还是道,“让人进来吧。”

——————

学僮供春向万熹拱了拱手,“渭阳学宫学僮供春见过保傅,小子奉祭酒之命前来拜见公主。”

万熹虽然更熟悉宋怀子身边的学僮天志,但对这个更为腼腆的学僮供春也有些眼熟,只是跟在他身边那位默不作声的魁伟男子,万熹却不认识。

“你身边这位是……”

那名男子跟着向万熹拱了拱手,“某乌氏戎商执事孟嘉见过保傅。”

供春于是介绍道,“这位是乌氏戎商的执事孟嘉,他是奉祭酒之命来给公主敬献安息香的。”

万熹知道他是谁了,孟嘉,蒙嘉,在受到荆轲刺秦一事的牵连后入赘到了乌氏戎商当赘婿。作为宫中的老人,她对此人的面容只有些模糊的记忆,但他的声音听起来却仿佛更让人熟悉。

供春说完,那名男子就恭敬地将手中的木椟奉上。

万熹接过盛有安息香的木椟,极其敏锐地先注意到了木椟上印着的家徽——蒙。

再看那木椟,雕以黄金,饰以玉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此等华贵的做工,并非寻常商人可用,而且这木椟看起来不像是盛装香料的,更像是被人珍视的笔匣。

只是,如此珍贵的匣子竟然是乌氏戎商盛装香料的木椟,岂非买椟还珠吗?

万熹狐疑地瞥了那个孟嘉一眼,后者却有意将头低得更甚。

未待她质疑什么,却听供春恭敬道,“不知我是否方便入内替公主诊脉,也好将公主的病情如实回禀给祭酒。”

万熹知道宋怀子并不“放心”公主的病情,没有拒绝供春的请求,但也只请了供春一人入内室,对供春身旁的男子道,“还请执事在中堂稍候。”

说着,她匆匆打开木椟瞥了一眼安息香,竟然看到了一块剑璏,与寻常玉质的剑璏不同,那块剑璏是由辛夷木制成,中间镂空雕刻着螭虎纹,螭虎纹内填充着似松脂的黄黑色香料,异香就是从这些黄黑色的香料中散发出来的。

虽然确认了那是块安息香,但万熹心中的狐疑更甚,这块安息香并不像是与域外安息香国直接贸易来的,像是“二手货”。

未待她再开口问询,供春便催促道,“还要劳烦保傅为我引路。”

万熹只好将木椟递给自己的侄女万年,吩咐道,“去,把这块来之不易的安息香替公主点上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