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大秦女帝是怎样炼成的 > 第5章 秦廷会审

第5章 秦廷会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何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云泥之别?

难道出身微贱,一辈子就只能奴颜婢膝吗?

他不甘心,他真的不甘心。

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这数十年来,他跟在始皇帝身边看得太清楚了。

他不想再任人宰割,他不想再媚上劳形,他要一步一步做到最高,他要一人之下,他要权倾朝野,甚至连那个至尊之位,他也不是不能窥视……

迟早有一天,他要让这些所谓的高官显贵尝尝被他这个卑贱之人践踏到泥土里是什么滋味。

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他从高位上被赶下来之后,突然发现丹陛之下也没有属于他的臣子席位。

是啊,中车府令,说来也是执掌乘舆之官、专为皇帝驾车的“近臣”。然而在秦国最高权威的殿堂上,他这个司机连最末流的九卿都排不上号,又怎么配在宣政殿内拥有一席之位。

正当赵高颇觉踌躇尴尬之际,胡亥却对众人笑道,“中车府令高通于狱法,行事敦勉,故先帝尝令其教朕书及狱律令法事,于朕实有师恩,今特征召为郎中令,事朕左右。”

此令一出,自有殿内侍从为其备好席位,班次仅在丞相李斯之下。

才从窘迫之中缓过来的赵高立刻转变了一副诚惶诚恐的感激之情,伏地再拜之后才落座李斯之后。

而李斯面上虽不动声色,心里却把这个蒙恩擢升的小贱之人鄙视了八百回。

什么小贱之人,也配坐在他的下首。

待秦廷争端告一段落后,胡亥才笑着看向嬴略道,“王姊怎么来了?”

嬴略好整以暇地整理了一下腰间的组玉佩,才对着胡亥迤迤然道,“宣政殿有这样的好戏,陛下怎么也不叫我?”

“我以为王姊对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问责不感兴趣。”

“听说有故人在此,所以想来瞧一瞧。”

蒙恬觉得有一道目光投在了他身上,可是当他抬眸去寻时,那道目光又飘然移到了别处,仿佛方才的一抹特别的注视只是他的错觉。

然而,那道目光虽只停留在他身上一瞬,他却对高位上的人一下子移不开眼。

传闻长安公主明艳动关中。

从前,自以为见惯了各色美人的他对这种传闻颇不以为然。明艳罢了,还能如何明艳?

耀乎若白日照其光;皎兮若明月舒其华。须臾之间,美貌横生;详而视之,夺人目精。盛矣丽矣,世所未见。②

片刻的失态过后,他又立刻低下了头。

岂止貌美?——恍若天人。

胡亥知道她指的是谁,从前在沙丘时他便下意识想要试探过她的心意,如今她再次出现在这里,也算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稳坐上位之后,嬴略再次重申道,“还请丞相回答我方才的疑问,内史若是戍边无功,任由胡人的铁骑南下,犯我中国,凌我臣民,诸位还有机会安坐于庙堂之上泛泛空谈他的罪过吗?”

嬴略一出声,满座哗然。

望着下面群臣的窃窃私语,她继续道,“方才内史质问丞相可曾遵守为吏治官之道,若是您这位百官表率都未能做到,何来资格问责他人。我记得先帝在时,为吏治官不直者或发配至北境筑修长城,或流放至南境开拓南越③。诸位与其在高堂之上泛泛空谈,不如亲至北境筑修长城与直道之后,再来论断内史的功过如何。”

李斯毕竟老成持重,他并未被嬴略的三言两语绕过去,而是避重就轻地转移了话题,继续问责蒙恬。

“难道有功便可以掩盖过错了吗?内史或许有功于社稷,然其在上郡戍边多年,自然是公子扶苏的旧部信臣,非但未出言匡正扶苏对先帝的不满和怨怼,更有参与扶苏对东宫的谋划之嫌,可谓是为人臣不忠。”

与李斯的频频回避不同,嬴略则是直面了李斯的问题,“如此,还请丞相拿出蒙恬参与东宫之争的证据。否则,便是空口无凭,无端揣测,构陷同僚。”

赵高虽然与李斯貌合神离,但毕竟还是一条船上的同盟。既然李斯用士人那一套辩术落于下风,就别怪他便以小人之心蓄意揣测了。

“臣听闻公主多年前曾自请下嫁内史蒙恬,今日如此替他陈情,莫非是因为私情难忘?”

赵高的声音不大,却很刻意。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上首的嬴略身上,绯闻秩事由来最吸引人的注意,更何况是县官的热闹。

就连一向端平守正的蒙恬也忍不住抬头看向高位上端坐着的嬴略。

当年他着急返回上郡筑修长城和直道,并未深究始皇帝陛下赐婚的内情。

她当年竟然是自请下嫁?

嬴略稳坐上位,并未如众人想象的那般气急败坏。她的唇角微微上扬,笑意十分轻蔑,声音却是一如既往地盛气凌人。

“郎中令精通律法,可知羞辱县官是何罪名!众所周知,当年赐婚一事乃由始皇帝陛下亲自垂询,何来私情!如此出言污蔑大秦公主,郎中令是在藐视先帝还是在侮辱县官?”

赵高的膝盖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值钱,“臣绝无此意。长安公主所言,臣实在惶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