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西堂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们三十岁了,需要你操心?”西堂反问他。

“哦哦哦,走走走。”

紫陶,非遗陶器烧制技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陶泥取自境内,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紫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紫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西堂事先预约好的一家老字号,这次不免费,不过老师傅只是走个过场收了几十块钱。

沈弋心里嘀咕,西堂做事就是有条不絮。

老师傅老当益壮,高龄八十六,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腿脚灵活地带领他们看窑子和成品。

工厂在山脚下,低矮的厂房,很不起眼,厂里的情景和沈弋所想象的有差异,几十名工人四处散落各司其职,没有热火朝天的喧嚣,没有工人穿梭繁忙,也没有太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只有耐得住性子的工人安静地低着头工作,锥子、画笔、刻刀、锤子等工具要么落在脚边,要么握在手里。

偶尔有几句细微模糊的交流声,或者电动陶车上传来的嗡嗡的拉坯声,角落里还有两个孩子不吵不闹的待着,老师傅说是工人的孩子放学回来。

西堂和沈弋没有过多停留在工厂里,待久了难免打扰到工人,他们有眼力劲儿地走了。

这老师傅声如洪钟,沈弋感觉他们再待下去就要被工人的眼刀杀死了。

老师傅打开间一百平左右的屋子,他自己做陶的地方,仅限于茶壶、茶杯和碗碟。

他递给西堂个眼神,西堂跟上,沈弋被晾在一边。

“为什么不叫我,打什么哑迷?”

“这急性子,还藏不住事。”老师傅听见沈弋的叫声,充耳不闻,和西堂说话。

“是,成天一惊一乍的。”西堂当他夸沈弋,顺着说,又话锋一转,“也沉得住性子,等会您就晓得了。”

“等会试试他。”老师傅心里已经有主意了。

泥料是陶土原料按比例配成,制成膏状泥后还得密封于遮阳处放置陈腐不少于三个月,所以老师傅直接叫西堂搬来现成的泥料。

老师傅取来根线,轻易划拉下来一大块,给俩人一分,开始揉泥,同和面相似又不尽相同。

机器开启,往机器和泥土上洒水,到拉坯了,沈弋神色渐渐认真。

泥土在手里变软,像是自由旋转的鱼,他的手一个不稳,那就坏了型,西堂说出口的“耐得住性子”展现环节之一。

沈弋跟随想法,专注细心地拉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已经成型,沈弋刚要去关闭机器,一只手伸过来捣乱。

老师傅把沈弋的壶身按了个窝,这个窝按得很能体现技艺,沈弋门外汉都一眼便知,他不像平常大喊大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没给老师傅,重新修复手里的壶。

要点评西堂和沈弋的话,光拉坯这一部就比较有灵动性了,老师傅只是口传心授几句,没有上手干预,两个人屏住呼吸从机器上取下初具模型的壶身。

湿坯装饰这步不装逼,选了简单的毛笔字,毕竟一步错就前功尽弃。

巧了,西堂和沈弋都会毛笔字,两个人眼神一搭一勾就知道对方肚子里的坏水,沈弋把四个字写得锋芒毕露,想要把西堂比下去。

西堂笔锋一放一收写得稳扎稳打,和沈弋的锋芒毕露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老师傅也说不出哪个更好,和稀泥,“都好,都好。”

阴刻阳填,两个人拿着支细长的刻刀,有些不习惯,沈弋刚开始刻得战战兢兢,刻几分钟要瞅西堂的两眼,像小学生做作业较真,我要看你刻到哪了,刻得怎么样,比我好还是比我差。

西堂不动如山任由他看,老师傅看不下去,“你再给我扭一次头!”

修坯、制作好壶嘴壶把,到这就结束了,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光晾干需要数天,烧制的技法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是烧不出一个好陶器的。

他们待不久了……

老师傅许诺,等成品出来会寄给他们,让他们留下地址,沈弋想了想留下陈昀的地址,出来这么一趟,送陈昀把茶壶也不枉这么多年兄弟情义,最主要的是等陈昀收到壶一感动还能借机坐地起价讹一笔。

西堂留的是他妈妈的地址,他爸没什么好交流的,他常年不在国内,让老师傅寄去国外不是存心欺负人嘛。

沈弋拍照留念,三个人合了张照,屋内拉着窗帘没感觉时间过得是快是慢,推门一看,天都黑透了,竟是谁也没感觉到饿。

沈弋要请老师傅吃一顿,老师傅手一背拒绝,他还想再二请,西堂打断他,拉着他和老师傅告别走了。

“你就知道吃,你看看几点了人家光和你吃饭不休息了?”西堂神色散漫,语气略微教训他。

“哦。”沈弋懂了,可那张嘴非要怼,“说话就好好说,借机给我上教育课干嘛?”

他肚子响了一声,让西堂一瞬间破功低头笑出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