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刘昶指着凉亭里的人给刘宁看:“喏,就在下面。”
六皇子刘赞凑到刘宁耳边小声说道:“那个带着珠帘帷帽,怀里抱着琵琶的女子就是沈韵。”
小山丘上风声有些大,时而连人声都听不清楚,更别提待会的琵琶声了。
五皇女刘宁吐槽道:“怎么不到凉亭里去听?离得这么远能听到什么?净听风声了。”
六皇子刘赞解释道:“不是我不愿意,只是因为这沈韵脾气怪的很,气性大,若被她发现有人偷听,只怕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再弹奏了。”
三人正说话之际,四皇子刘茂的车队缓缓来临。
四皇子刘茂带着王妃还朝在凉亭歇息,看到了在这里久等的沈韵,想到还朝最喜欢听人弹琵琶,便带着还朝来见沈韵。
沈韵见到刘茂及还朝,抱着琵琶向他们二人盈盈一拜:“民女沈韵拜见秦王殿下、拜见秦王妃殿下。”
“沈韵姑娘快快请起。”还朝抬手让沈韵起身,与刘茂相视一笑,随即平易近人地笑问道:“沈姑娘,我听四郎提起过你,也听闻姑娘的琵琶京中一绝,只是不知我今日是否有幸能听姑娘弹奏一曲。”
“我今日来此,便是特地要为王妃弹奏一曲的。”沈韵笑着说道:“听闻王妃是和亲公主的后代,近几日特重新编排谱写一曲——《昭君出塞》,请王妃品鉴。”
还朝道:“请。”
沈韵竖起琵琶,摆好姿势,开始弹奏。
一曲罢,还朝已被曲子中的情绪所感染。
还朝笑着对沈韵说道:“沈姑娘好高超的技艺,我在姑娘的曲中听出了昭君出塞孤寂又悲壮的情绪,这……曲末又有几分的忧愁与……”
前面的情绪还朝能听出来,不过这后面曲调,虽透露着些许愁思,但去掉还有些欢快,还朝有些拿不准了,便问向沈韵:“是否还有些喜悦?”
沈韵解释道:“回王妃,正是,这喜悦之情是和亲公主能够回到故土的喜悦之情。”
当年昭君出塞后并未回过中原吧,又何来回归故土之喜呢?
还朝眼中含着疑惑看向沈韵,见沈韵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笑,忽而便明白了沈韵这曲中的意思。
虽说和亲公主并未能回到故土,但她这个和亲公主的后代不是回来了么?
还朝还朝,有朝一日能够带着祖母的念想,回到故土,这便是还朝公主名字的含义。
还朝由衷地赞扬道:“沈姑娘真是巧思!”
还朝想起父亲曾传给她一本琵琶古谱,尤为珍贵,便命人取来,她要送给沈韵。
“沈姑娘,这本古谱是祖母当年和亲时,带到大胡的,只是时间久远,曲谱残缺,有些已经看不清楚了。”
“我与沈姑娘投缘,将这本古谱赠与姑娘。”还朝说罢,笑着将古谱赠与沈韵。
沈韵是个痴迷于琵琶之人,接过古谱后翻看了几页,发现竟然是失传已久的《古破阵曲》,瞬时欣喜若狂,忙向王妃行礼表示感谢。
还朝扶起神韵,笑道:“有道是知音难觅,我与沈姑娘今日也算得上是知音了。”
“待来日,愿听姑娘弹奏此曲。”
还朝和四皇子刘茂告别沈韵,而后登上马车。
沈韵遥遥一拜:“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望亲王妃殿下多保重。”
六皇子刘赞见到此情此景,方才理解了四皇子刘茂曾说的知己含义,原来竟是他想得龌龊了。
四皇子刘茂早就发现了小山丘上的五六七三人,猜到三人是来偷听这京中一绝的琵琶,同还朝说过此事后,便下车去找沈韵。
四皇子刘茂向沈韵作揖道:“沈姑娘,我有个不情之请,我的三个弟弟妹妹们也来了,还望姑娘也能给他们弹奏一曲。”
“殿下真是折煞草民了。”沈韵见四皇子给他作揖,吓得忙跪在四皇子刘茂面前。
刘茂笑道:“此一拜,乃知己好友一拜,与身份地位全无关系。”
沈韵应允道:“沈韵定当满足殿下的请求。”
“多谢。”四皇子谢过沈韵,便命车队启航,继续前行去陌南。
沈韵待四皇子车队离开后,向趴在山上的三人喊话道:“诸位殿下,山上风大,只恐听不清楚,何不下来听?”
五皇女刘宁他们三人听后,用轻功飞身下来。
沈韵一一拜过三位皇子皇女,六皇子、七皇子她先前见过,那旁边这位贵人想必便是皇女殿下了。在拜见五皇女刘宁时,沈韵不由得惊叹,这位皇女与秦王殿下的相貌竟如此相像!想来便是秦王殿下的同胞妹妹五皇女殿下吧。
方才三位殿下在山上偷听她弹奏,如此景象倒像是十面埋伏的场景。
沈韵想至此处,垂头掩嘴一笑,道:“此情此景,倒叫我想起一个词——十面埋伏,恰巧有首名曲就叫《十面埋伏》,那我便为三位殿下弹奏此曲了。”
说罢,沈韵便开始弹奏。
五皇女刘宁被沈韵的话逗笑了,不过就是偷听了她一曲,怎么会想到十面埋伏这个词呢?
一曲毕,五皇女刘宁彻底被沈韵这幅,真不愧是京中一绝,确实要比教坊的乐师要强上十倍!
沈韵向三人拜别:“三位殿下,沈韵先行告退。”
五皇女刘宁跟在沈韵后面问道:“沈姑娘技艺高超,不知可曾想来宫中的教坊做乐师?”
沈韵望向刘宁,笑着摇头道:“殿下若是喜欢,可向沈韵下拜帖,沈韵自会过府演奏。”
当年四皇子五皇女的降生,承道帝大赦天下,沈韵也在大赦天下之列,因此常以二人为恩人,沈韵对恩人自然与旁人不同。
“这?”六皇子刘赞听后愣在原地,这沈韵平日里不是很孤傲吗?怎么对四哥五姐这般特例?
走了几步,刘昶回头看见还愣在原地的刘赞,便冲着刘赞招手道:“六哥!快走啦!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