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秋归彩鸾 > 第2章 第二回

第2章 第二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齐弘康十六载,才过了上元,京都已是忙碌异常。

皇帝看罢建邺送来的军报,又拿起太子的家书,神色从凝重转至舒心。一旁觑着的贵妃武卿辞适时上前了半步,奉上盏汤羹,轻声道:“这个年节实在是冷清,太子殿下未归,六娘也不回来。皇上,明岁可得一家团聚着,才是最好的事呢。”

皇帝顺手接过来,入口恰好,他搁下信纸,边饮边道:“穆阳才去了七八个月,朕应了她随她玩耍,倒是不好叫回来。不若请梅妃书信一封?”

穆阳公主生母亡故,是养在梅妃宫中长大的,但贵妃也是真心喜欢她,待想透了皇帝的意思,不由啐道:“皇上分明想女儿得紧,却舍不得叫她回来,偏偏要让我和梅妃妹妹担待!”

“朕金口玉言,总不能反悔。”皇帝呵呵笑着,喝完了放回贵妃手中,道:“朕召见了鸿胪寺卿,便不留你了。”

“臣妾令人在偏殿热着豆花,还有红糖糕,皇上饿了自己吃,或者赏了人,总别忘了。”贵妃不再多留,浅浅一礼,道:“臣妾告退。”

一月前,齐弘康十五载的腊月,楚建平二十一载最后的时光中,楚国由上康延河北上的龙船靠岸,永嘉长公主尚未出舱。

魏无伤躬身下拜,明知已无力更改局面,还是梗着脖子叹道:“长公主,臣是真愿意卸去职务,陪长公主前往齐都长安!”

“魏将军,起身罢。”永嘉不动,道:“你留在这里,护着太子,才是你更该做的。况且,你真以为齐国会允许本宫身边另带仆从?”

“长公主,齐国尔敢?”魏无伤愤恨,目光灼灼望着座上女子,见她一身白衣,分明仍在热孝中,却连礼节都不能全,赴北上和亲。魏无伤心痛不已,就算自己与她无夫妻的姻缘,又怎么舍得这样的女子背负了这些?魏无伤偏开了眼,道:“臣精挑了二十强兵,还请长公主务必带着,让他们为长公主护卫!”

永嘉不得已,颔首答应。

不多时,礼官登船,走了过场后,永嘉跟在十余个齐国侍女的身后,离开了楚国为数不多,拿来充场面的宽舟。她的后脚踩在陌生的甲板上,心头沉痛,又念及这些时日的布置,稳住了心神。

“永嘉长公主,太子殿下已设宴,请长公主稍歇。”礼官进退得度,从不直视,待得了应肯,才退了开,下令开船。

船未曾开向建邺,而是越过长江,来到对岸。

对岸,是齐在反守为攻后重新修好的江北大营。

这些章程,是早就商定好了。魏无伤留在舟上,目送使船远离,渐渐看不到船影,握紧了拳头。

今日起,他成为东宫属臣,要为永嘉长公主,护着尚且年幼的东宫,帮他握紧十万禁军,守住楚国最后的希望。

船行江中,又稳又快。故国回首,却一眼也不肯。

永嘉在养神沉思。

魏家军冒死递回的消息不会作假,赵业重病,那这宴席又是怎么回事?

想不通便不想,船到桥头自然直,若连这点琐事都应付不来,她去长安又能搅出什么风雨?

震动自船头穿过,船靠了岸,礼官在舱外请,永嘉不得已放下心思,道:“本宫此行身边没什么婢女,方才的那些,可否留用?”

礼官笑道:“本就是太子殿下选来侍候长公主的,都是些小事情,长公主自行定夺,堪用便好。”

弃船登车,路途略有颠簸,直抵江北大营外,马车才停了下来。

那二十甲兵不曾带马,一路跟来,仍旧气息稳定,眼如寒霜,也得了营外男子的喝彩。

赵业一身裘衣,按齐国习俗,用网巾束发,又戴玉冠,长身玉立,话中难辨深浅,道:“永嘉长公主,请下车。”

齐、陈两国同辈中最得盛名的年轻男女初见,并未有什么剑拔弩张。赵业虽在军中几年,仍不失书生意气,瞥了眼马车两侧,赞道:“好壮士,请入我大营罢。”

既在江北,赵业挥手屏退欲要劝谏的礼官,只字不提卸甲。待入大帐分坐,赵业并不以胜方倨傲,拿起酒盏一饮而尽,道:“永嘉长公主大义,虽说你我两国相对,我心中是钦佩的。只可惜……不提也罢。父皇已差礼部官员,迎接长公主入京都。只是长公主许配何人,父皇没拿定主意,这也要听听长公主的意思。”

永嘉淡然道:“贵国未婚的皇子,太子意下如何?”

赵业微挑眉头,笑道:“康王弟、梁王弟皆未有婚约。四郎成契样样精通,父皇已打算让他在婚后入仕历练,贵妃也温柔贤淑,很好相处;五郎成元性子安静些,年岁是小些,和宫中编撰走得近,梅妃清傲,也只是言辞上冷淡点,不难相处。”

永嘉微怔,倒是没料到赵业坦言至此,不由叹息,面上不显分毫,轻声道:“败国之人,何谈选择?能以一身换得百姓些许安宁,便不枉费身受奉养十八年了。太子宽心,我既来此,将来嫁了人,无论康王、梁王,都只是赵家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