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诗向前又走了几步,感受着越来越凉的风,愈发确定了自己的猜想。
“你是不是不了解一念雾?”她见长晓没跟上来,转头看向他。
“书上读到过,”长晓走上前,温声答道,“让人在雾中做出之前不敢做的一件事,只不过,不会留下记忆。”
文落诗右眉上挑:“就这些?”
长晓颔首:“书上只写了这一行。你知道更多?”
“你看的什么书啊?”文落诗语气拔高,“这也太简陋了,这种书还能出版,哪家书局这么不靠谱?”
长晓怔住,顿时有些窘迫,犹豫了好半天,开口:“融雪藏书阁里的一个孤本。”
文落诗瞬间不说话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我刚刚什么都没说。”她转过身去。
长晓见她如此反应,很是好笑:“这种拐弯抹角的知识,自然是民间的丛书更详细一些。这点我承认。”
文落诗眨眨眼,皱眉:“我刚刚可没有任何大不敬的意思。”
长晓面色僵住,心神一凛:“为什么跟我这么说?”
文落诗盯上他的眼睛:“你不是融雪城的人吗?万一你跟魔宫有不浅的关系,回去给我告状,说我嫌弃藏书阁的书。”
在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之后,长晓几乎笑出声来:“我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吗?”
文落诗别过头去,语气有些委屈:“我也不知道,只是想着保险起见嘛,毕竟咱俩非亲非故的。”
行了,一听这种语气,就知道她没事了。
长晓看着她的侧脸,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刚刚真的以为,她已经什么都知道了。那一瞬间,他连最坏的打算都做好了。不过好在,是他想多了。
“那本书是个地域志,讲泼墨森林的部分笔墨很少,大约是作者也不甚了解。”
长晓看向文落诗,见她鬓角挂了一缕散下的头发,正在蹭着耳朵。
文落诗把头转回来:“我看过一本更详细的书。刚刚雾气已经开始涌起,现在我们时间不多了,我就直说了。一念雾是泼墨森林的特色,随处可能会遇到。它的预兆是异常的凉意,就像刚刚那样。”
长晓静静听她说着,轻轻伸出手去,帮她把发丝顺到耳后。
“嗯,我在听。”
“而凉意的最终,是起雾。雾气会在短时间之内越来越浓,最终将人包围在内。直到完全看不到四周的那一刻,雾中人会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中,大约有半盏茶的时间,很短。但是,被雾气包围的人会在这段时间内,做出自己迄今为止最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一件事。而后,人会再次失去意识,雾气散去。重新有意识时,人们不会留下任何记忆。”
“有些像做了一个梦。”
“差不多,一个勇敢的梦,但醒来后并不知道自己在梦里做过什么。”
“最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一件事,那么,需要在失去意识前想好吗?”
“不用,这种事情,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中,人们在头脑清醒时意识不到。”文落诗见着周围雾气渐浓,十分镇定,“我现在让你回想一下,从出生到现在,你最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一件事,你能立刻说出来吗?”
长晓认真想了想,道:“短时间之内,还真不能。”
“是了,而且最重要的,你冥思苦想出来的这个‘最’,不一定是你真正‘最’想做的。”
“有道理。”
“生活太复杂了,会遇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法理伦常,再或者是自己或他人的面子,我们需要顾虑太多。有的事情,怕是连想都没敢想过。”
“所以,这种雾气会帮人判断出这个 ‘最’?”
“是的,在刚进入那半盏茶的虚幻时间时,你一睁眼,脑子里就会出现这件事。”
“想做,但是不敢做?”
“对,不是做不到,仅仅是不敢做。”
长晓点头,大致明白了。
“还有什么要问我的吗?”文落诗抬起头,笑盈盈地问道,“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靠这些琐碎的知识压你一筹。”
“有个极端想法,若是这事伤天害理呢?”
“无所谓啊,反正是虚幻的,而且你出了雾气也记不住,跟没发生过一样。”
“那,若是涉及到不在森林中的旁人呢?”
“这个很有可能。书上说的是,与你相关的那个人会被唤来雾中。他在森林外根本不知道这事,不会有这段记忆,也不会在此时此刻有任何异常。相当于一个幻影,只不过,你不觉得他是幻影,就像他真的在你面前一样。”
长晓表示了解。
“最后一个问题,这场虚幻的意义在何?”
“对于不懂一念雾是何的人,可能不存在任何意义,毕竟没有记忆。但是,若你提前知道自己遇上了一念雾,或许,日后的生活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