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霜雪尘埃 >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落寞与喧嚣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落寞与喧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半边天自然是半边天,我就顶家里那半边。我就算回家,也要看书的,《知音》!”

说着便一拍桌面上新买的杂志。

她的同伴们都哈哈哈地笑。

梅思不由得便扭转了头去看,飞快一瞥,又转回来,再一看餐桌对面自己的老同学,一脸的惨不忍睹,不忍直视。

陈露云捏着鼻子吃完了这餐饭,两个人乘公交车回到家中,一关了门,陈露云便噼里啪啦一通说:“你能想得到吗?我们当年流血流汗争来的经济权,工作的权利,这一代人马上就要拱手放弃,居然想要去当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是那么好当的吗?就算现实里没看到过,总也该读读小说,男人若是有良心,倒还算侥幸,能那么苟且着,倘若男人一变心,她那日子怎么过?”

梅思让她坐下来,给她倒了一杯水:“香港也是一样的,许多师奶。”

这几年越来越多了。

陈露云喝了几口水,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香港是殖民地,本来就那个样子,倒不奇怪,可这是中国!妇女解放多少年了,居然要往回退,把脚自己缠上,我们当年拼了命要走出家门,她们可好,要自己钻进那笼子里去。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权利,便不知道珍惜,一定要吃了苦头,才晓得回头。”

梅思在她旁边坐下,想了一想,慢慢地说:“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能全怪她,又要从事职业,又要照顾家庭,确实辛苦。”

陈露云渐渐平静下来,回想自己的人生,忽然一阵心酸:“唉,我何尝不知道女人的为难,新中国女人倒是解放了,不过却也依然是累。就说我家里,沈芒总是觉得,家里面太紧张,说错一句话,就是一场□□,这样的家,有不如没有。我晓得写信向组织申诉,是我做错了,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组织哪里管得那许多呢?可是我对于家庭,也是有期待的啊,每天回到家里,也想要轻松些。只是我三个孩子,他家里事全不管,要说大女儿不是他亲生,他没感情,情理之中,可是两个小的都是他的,却也不理,学老子‘无为而治’,整天就在那里练毛笔字,全靠我当这个‘后勤部长’,我实在是累啊,在外面忙工作,回到家里还有这些事情,虽然是有保姆,但许多事也要自己做,整个人都要耗干了,我就更没耐性……”

于是便在家里开批斗会:“你是假共产党员,真封建知识分子。”

又哀怜自身:“从前是资产阶级大小姐,现在是无产阶级老妈子。”

沈芒听她抱怨得多了,忍耐不住便要反唇相讥:“你是大小姐么?顶多是小资产阶级。”

于是便引发更激烈的一轮争吵:

“你的革命是假的,在社会上说革命,回到家里不革命,□□。”

“革命也有分工不同,你不能这样机械地要求平等,这是教条主义!”

沈芒读得书多,理论钻研深入,陈露云总是说不过他,于是陈露云便愈发愤怒,冲动之下便给组织写控告信,两个人终于弄到决裂。

梅思静静地听着。

两天之后,二十号,梅思的身影重又出现在石硖尾,这一天是礼拜一,美荷楼里静悄悄,看不到青年人,出出入入只有几个老人。

梅思放下行李,洗了个澡,又给柏翠打了电话,然后便可以休息了?不,还要打扫房间。

两个月不在家中,积了许多灰尘,第二天要去邮局取包裹,一大包书和照片,老同学体贴她,这样沉重的物件,手提回来实在吃力,便提前打包邮寄过来。

之后便是一连串的走访,她先去探望白明珠:

“啊哟哟,梅小姐,你可回来了!怎么样?那边怎么样?……啊哟那边的照相机啊,我看看,海鸥的牌子……谢谢你带回来送我,虽说家里有日本货,可这是咱们中国自己的东西,拿在手里,就是故乡的亲切啊!……这得不少钱吧?”

“倒是还好。”

港币兑外汇券,并不很贵,中国一直都是急需外汇。

东妹从厨房转回来,陪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枚粗粗的银手镯,正在伤感。

梅思转头对她说:“东妹姐,虽然詹妈妈不在了,不过姐姐哥哥都还好,接到你的心意,都很欢喜呢,问你什么时候能回去看看,说如今政策变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等你回去了,要好好招待。”

东妹吸了一下鼻子:“我早就猜到妈没了,不过她们都还在,我就放心了。幺姐,又要你破费,买了镯子给我。”

梅思一笑:“不算什么的。”

吃过了饭,晓得她们有体己话要说,白明珠送到公馆门前,便对东妹说:“你再送送梅小姐。”

东妹答应一声,便拉着梅思跨出门槛:“我们去巴士站。”

站在巴士站前,距离邹公馆已经几百米,梅思便笑着和她说:“那两万多港币,可是派了大用场,兑了人民币,大姐家里计划买一部拖拉机,说要靠这个拖拉机,赚个‘万元户’。”

听到这个,东妹心里高兴:“能有用就好,我这么多年不在家中,都是她们给妈养老送终,我出一点钱,总算稍稍心安。”

梅思笑道:“大姐说了,你什么时候回去,炒田鸡给你吃。可说这一回我去大姐姐家中,孙外甥下田摸了十几只田鸡,炒了一大盘,又香又嫩,我好久不吃辣,吃着特别爽快。”

东妹微微一笑:“捎来的腐乳我刚也尝了,还是老味道,真香。”

梅思咯咯地乐:“二哥说,可惜时节还早,芋头没有成熟,否则捎一筐咱们乡间的大芋头给你,在这边做芋头烧肉啦,烧鸡啦,都蛮好。”

东妹噗嗤一笑:“一筐芋头,可怎么拿?”

梅思毫无为难:“邮寄回来便罢了。”

东妹叹道:“真想念家乡的芋头。”

梅思也惋惜:“真是回去得早了,白蒲枣没吃到,花红也还没熟。”

当年在延安,每到夏末秋初,便可见玲珑的花红,红通通的,又酸又甜,有时候酸倒了牙根,却还想吃,吃了两个花红果,便格外消耗小米饭;白蒲枣与红枣不同,咬起来脆中带绵,有一点仿佛甜甜的棉絮,不像红枣甜得那样鲜明,却也是好吃的,老乡说煮成蜜枣,神仙也爱吃的,自己只吃那样刚采下来的白蒲枣,没有用糖煮过,也觉得很好了,没有甜到发腻,可以当饭。

转瞬梅思又振奋起来:“下一次便赶在九月回去,接近秋凉,许多瓜果菜蔬也都成熟,是吃东西的好季节。”

东妹蹙起双眉:“只是我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家。”

自己比不得幺姐,幺姐毕竟是读过书的人,有本事,这些年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箱子底有钱,自己只是给人帮佣,能赚多少钱?太太已经是慈善的,这几十年自己也不过是攒下七万元,这一次幺姐回桂林,便托她捎回去两万四千块,三位姊姊兄长,不管在还是不在,每家八千元,算是弥补自己这些年来对家里的亏欠,但是说到回桂林,自己可没有那样大的气魄,往来的路费,又总得各处走走看看,得多少钱啊,还不如直接把这笔钱给到家里。

梅思笑着说:“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如今你在家乡也是名人呢,都说你幸亏是当年来了香港,一家姊妹,唯独你最有前程。”

一出手就是两万多,虽然是三家均分,那数目也不小呢。

东妹不由得挺直脊背,微微地笑了起来,终于轮到自己扬眉吐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