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的国书以及乌州沦陷的消息,几乎是同时送达至兴义帝的桌前。只是和裕安帝所推测的并不一样,兴义帝对于精武侯肖元晟的防备并没有那么重。
他看着国书笑了起来,对自己的左相说道:“明国这是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啊。”
左相道:“陛下,这是好事儿。”
胡国境内如今也并不平静,几处民乱都被镇压了,但诸侯分裂,而精武侯,却是这一众诸侯里没有和王室分心的。
兴义帝道:“裕安帝强势了一辈子,到老却求助到了朕这里。不过与他一同为帝,倒也不好抹了他的面子。不就是想要朕派兵防备精武侯么,朕允了便是。”
左相明显明白兴义帝的意思,道:“明国素来地产丰富,如今虽多起民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兴义帝摸着自己的胡子,“哎,左相此言差矣,明国如何,那是明国的事情。为显朕的重视,朕派太子亲去,如何?”
左相道:“那要兵马足够才好,毕竟兵马不够,难以震慑精武侯。”
兴义帝当即说道:“来人,把太子叫过来。”
胡国太子已有三十多岁的年纪,颇为俊朗的脸上已蓄有浓密的胡须,虎背熊腰,“父皇,您找我?”
兴义帝道:“朕令你率兵马一万,平镇民乱,即日启程。”
太子惠都听愣了,不知道哪儿又起了民乱,竟要他堂堂太子亲自出马,还是左相在一旁补充说道:“太子需在十日内到达精武侯境外等候。”
太子惠眉目一冷,问道:“可是精武侯欲行不轨?”
兴义帝道:“太子慎言,精武侯忠心耿耿,又怎会有不轨之心?不过是裕安帝想要出兵对付姬家军,怕精武侯趁虚而入罢了。”
左相道:“太子到达精武侯处,万事与精武侯多加商量即可。”
太子惠还听得一愣一愣的,兴义帝神色却有些冷淡了,道:“一万兵马,可任差遣,但太子也莫要被糊弄了,这天下,终究还是朕的天下。”
太子惠一头雾水地退下了,他在门外等候片刻,等到了左相出来,连忙走了上去,“还请左相教我。”
左相客气地道:“太子只需知道,一切听凭精武侯吩咐就是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
太子惠怀揣着一肚子的疑问出发了,同时兴义帝的回信也快马加鞭送至明国。裕安帝满怀欣慰,开始调兵遣将,而另一头,武夷城的谈判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赵望和在新启帝的劝说下,终于让了一步,面对着秦关崇那张老脸,她平静地说道:“三万两黄金,三百万白银,三州归我国。”
没有进贡,没有称臣,这已经是他们拉扯了无数次的结果,才勉强把明国向颐国称臣的条件去掉,好歹保住了五大国的名称,没有落在下风。
秦关崇对于这个结果远远没有满意,他咬牙道:“一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三州归还。”
赵望和冷哼一声,“若要三州,另外再加三百万白银。”
“长公主莫要欺人太甚!”
赵望和丝毫不惧,道:“本宫自接手三州以来,未让地上百姓饿一顿肚子,甚至带领着百姓开荒种地,修路修城,三百万两白银,能抵得过本宫在三州上的投入么?特别是郸州,怎么?还要本宫算一下你们胡阎王在郸州造成的损害吗?”
秦关崇脸色铁青,显然,他也是有所耳闻的,特别是郸州被占,里边原先封锁了的消息被传了出来,朝中之人才知道郸州早已经千疮百孔。但是这种事情,他们断然是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责的。
“州城如何,那是我们明国的事情,又与长公主何关?”
“你们既不珍惜的地方,本宫珍惜。况且,如今这三州已是本朝之地,与你们明国又有何关?”
“你!”
双方再一次不欢而散,无功而返。
而胡国与明国的兵力就在无数次的谈判中进行了调度,赵望和修书一封送到了乌州。
收到信的是林青芸,她拿到信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程洛和李盛二人,把信件递给了他们,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我们要加强防范,如无意外,恐有兵力抵达裘州。”
李盛笑道:“来得正好。”
杨绍羲正与梁一梦走进来,他显然也是收到了赵望和的指示,说道:“程将军,你领兵驻守郸州,李将军,你是昌州,兵力需形成对望,对方一有变故能及时支援。”
“是。”
“林都尉,我有事找你。”
两位将军识趣退下,杨绍羲单刀直入,问道:“矿山一事,可封锁住了?”
早在郸州之时,就确定了乌州恐有矿山,推测应该是在曼城,恰好曼城是林青芸领军占领的,所以寻找矿山的任务就交给了林青芸。
林青芸也不负所望,很快就找到了矿山,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剩下的山体已然不多,饶是如此,根据梁一梦按照之前的产量推算,也至少还有上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