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无上 >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怪赵蔚没有想到这一层面,主要是因为太穷了,流通的银两本来就少,大部分还被富户拿捏住了,没有人有反应过银两问题。况且这件事,与他当前忙活的事情相比,明显是要延后的,他也只是做了个推测以便日后做打算罢了。

此时经赵望和一提起,赵蔚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是有这个可能,但我之前没有查过这件事。”

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不瞒你说,县衙现有的银子就只有几锭了,这几锭都是官银,做不了假,想要从县衙这里得到答案是不可能的了。”

赵望和早就知道赵蔚穷了,也不奇怪,她面带笑容地看向他,说道:“如今战事才刚平息,百业待兴,正是大家携手同进的时候。”

赵蔚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赵望和从他迷茫的表情里看到了当年的书呆子模样,不得不说得更明白一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能更好地让武城度过这个难关,半语,你说是不是?”

“此话怎讲?”

“让城中富户捐款,单靠我们如何能让这么多人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威逼利诱,总要他们掏出些。就算是一百两,也能养活几十户人家,总归比没有的好。”

“殿下就不怕……富户有意见吗?”

“没有伤筋动骨,就算是有意见也要憋着。”赵望和温和地对赵蔚说道:“想要平息他们的怒火也简单,待他们捐款之后,做几个牌匾给他们送去,上书写着博施济众。”

赵蔚想了想,道:“恐怕还不够。”

赵望和就往上加筹码,“盖本宫私印,牌匾绕城一圈。”

赵蔚之前从未想过还能有这样的操作,这想法一旦发散,就开始想更多的可能,若有所思地道:“是否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碑石上,记载千秋万代。”

赵望和笑了,她摇了摇头,“就捐个百来两就想要这么大的场面?不能这样做,先把牌匾送到他们府中去,再告诉他们有意立碑,到时候碑文排序是从捐款最多的那户人家开始,询问他们的意见如何。”

赵蔚抚掌笑道:“此事甚妙,交给我。”

赵望和道:“届时他们捐的银两,就可以对比下是否有伪造的官银存在。”

赵蔚点头,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件事暂且就这样商量定了,赵望和又说起了别的事情,“虽说武城的富户相对守规矩一些,姑且就算是他们没有侵占良田,但他们家族肯定也少不了这样的事情,此事不能纵容他们,要把侵占了的都吐出来。”

赵蔚也知道此事是必然的,当下点头,“明白。”

“还有黑户,要让舍弃户籍的人全部登记在册。”

侵占良田向来都和黑户分不开干系,百姓们活不下去,把手中的天地贱卖了之后,自然是不愿意交税,手中的户籍一扔,就成了流民。不愿意离开故乡的,就会选择到大户人家去做佃户,甚至于自己卖了自己的地,又佃了自己的土地维生。

这样一来,他们虽然成为了黑户,但至少活下来了。

而大户人家只需要用极小的代价收买田产,又只需要一点点的付出就能请到人来打理田产,一本万利的事情,他们自然趋之若鹜,从而就跟滚雪球一样,家产是在这里越滚越大。

百姓的田产都归于富户,富户累积的本钱越大,越能去收买活不下去的百姓的田产,越多的百姓舍弃了户籍,变成黑户,而朝廷也收不到人头税,傜役等也找不到人。唯有富户,在其中吃得盆满钵满。尤其是有权有钱的人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

这便是土地兼并。

历任朝代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到了后期必然产生土地兼并,不是没有人想要去改变这个情况,但这其中利益交错,就算是地方的兼并也往往与国都里的贵人有关,就算是明君或者是忠臣想要破釜沉舟改变这一切,也会被早早打停。

利益相关者没有人会愿意把拿到手里的东西吐出来,这是必然的。

赵望和想要整治这一点,赵蔚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但又该如何去做,赵蔚尚且不明,于是问道:“殿下可有想过土地收回来之后,又该如何?”

赵望和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说道:“百姓们的良田被侵占,这并非是明国特例,在颐国同样有着这样的问题,但是一如在明国变法会被百般阻挠,在颐国,也同样会。”

赵望和道:“出征前我曾与陛下详谈过土地兼并的弊端,如今天下俱乱,变法已无可避免,但想要在国内实施变法却是难于登天。”

赵蔚听明白了,一脸复杂地问道:“所有殿下打算从明国开始?准确来说,是从刚从明国抢到的新土地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