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疯批反派和大女主HE了 > 第95章 永平北伐

第95章 永平北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煊觑着她脸色,叹了口气诚恳劝慰:“给陛下纳几个大族的妃嫔吧……替你分些刀子,我知道你膈应,但是人言可畏,从古到今哪个国君没几个妃嫔?”

“如今什么狐媚惑主、妖后之类的都出来了,你不当回事不代表真伤不到你。世家大族沉疴已久、非朝夕之功,司南侯也莫太忠直,自古以来哪个纯臣有好下场?”

舜英苦笑着摇头,简直哑巴吃黄连。遥遥跑来一名斥候传报,乌兰山散布了约五万兵卒,另有十万北宛轻骑已集结完毕、正往朔宁府疾驰而来。

她蓦地一震,头皮发麻看向武煊:“武老六,你不会真没安排补给吧。”

“突袭嘛,本来没安排”,武煊转了转眼珠,悻悻道,“可你到了不久,我就收到丞相府的公文,说从商都调拨的军粮快到了。”

舜英愣住了,半晌之后反应过来,霎时有冲进太庙、将元旻列祖列宗都拉出来骂一通的冲动。

朔方门西侧,乌兰山北麓、边墙方向突然传来三声悠长的号角声。

.

边墙另一侧,元晞的裨将刚刚展开红旗挥动几下,便已吸引漫山搜寻的北宛兵卒,牛角号长吹三声,士卒潮水般卷向这边。

藏匿的两千精兵齐齐起身,诸内卫结锋矢阵,元晞及两偏将打头阵、天枢部分散两翼、开阳部断后,掩护元旻冲向边墙。

元旻解下背后强弓,搭箭三支、弦拉满月,箭矢如流星破空射出,将挨得最近的三名追兵射了个对穿。

拔出长剑,含笑看向元晞:“大哥,从这里到边墙,三刻钟!”

元晞扬声大笑:“两刻钟足矣!”

一行人且战且退,聚向尸骨如山的边墙。

北宛全民皆兵,士卒体能极好、跑得飞快,一刻钟后竟有合围之态,并纷纷拉弓引弦、飞箭如雨……

两千精兵纷纷举起护盾,仍防不住缝隙里飙入的流矢。元旻一边笑着低语“玩脱了”,一边加快移动步伐。

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东边战鼓擂动、喊杀震天,从边墙朔方门涌出无数骑兵,纷纷持刀下马、潮水般挤进北宛搜寻兵和元旻一队人之间。

而那冲在正前方,举起寒铁横刀,气势汹汹、砍瓜剖菜般掠过北宛骑兵前锋,一路飞奔一路砍得鲜血飞溅的,正是戴着熟悉面具的舜英和紧随其后的武煊。

元晞顷刻拧成苦瓜脸,哀叹道:“糟了,王后殿下在这,阿嫣肯定从东边过来,臣要挨骂了!”

元旻眼里露出期待:“要挨骂的,好像不止大哥……”

“末将驰援不及,请陛下降罪!”都督府前堂,宣正浩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瑟瑟发抖。

元旻静静注视不断叩首请罪的他,目光又扫过堂下跪了一地的众校尉,淡淡发问:“望月关有何异动?”

宣正浩老脸通红:“斥候营线报有误,苻洵只是带了一千人在演习渡河,未至河心便已折返。”

武煊疑惑道:“那为何当时说对面约有上万骑兵。”

宣正浩头埋得更低、声音更小:“只有一百匹战马拖着树枝在来回奔驰。”

舜英瞬时反应过来:“好一出调虎离山。”

元旻冷冷道:“朔宁府边户都督宣正浩,身为主帅误判形势、贻误战机,本该军法处置,念其未酿成恶果、正值用人之秋,允其将功折罪;降职三等,杖责一百军棍,罚俸三年!”

舜英瞥向开阳,见他满脸沉郁,转头对元旻说:“臣妾有一事不明,朔宁府的斥候营从未探回过如此离谱的线报,还有开阳那十人传信小队,又是被谁截杀半道?”

宣正浩抖如筛糠、冷汗齐下,颤声道:“军中有奸细,乃臣失察之过!”

“此刻若大肆搜寻通敌内奸,恐影响军心”,元旻蹙眉沉吟、神色严峻,“表舅乃积年老将,自然知晓如何处理。”

语罢,不再多看一眼跪伏在地的宣正浩,起身拂袖离去。

褚舜英、元晞、武煊、天枢、开阳及众内卫纷纷转身,紧随其后鱼贯而出。

每一人经过宣正浩身边、都带起一阵风,拂过他流满脸颊的涔涔冷汗,直到那汗蒸发成盐渍、似千万根针扎着肉皮,仍无人叫他起身,任他在那跪成一座石雕。

积年老将,马失前蹄、误判局势,只差一步,他就坑死了国君。百死难恕之大罪,元旻虽未苛责,可他知晓,自己已彻底失去了君主的信任。

辗转反侧整夜之后,宣正浩主动将军杖数目增至两百。元旻仍是淡淡的,说他何至于如此,尽早探明军中奸细才是正事。

永平五年六月十五,翊王元旻命尚书令起草《伐北宛檄》,罗列北宛汗王冯建不守先王和平盟约、数度侵边袭民、降而复侵、佯作会盟伺机暗杀翊王等十余条罪行,昭告天下。

北宛无仪,频繁侵扰,大张攻杀曰“伐”。

檄文晓谕天下、呈送至冯建手中的同时,谢朗已率领怀戎、广宁、抚恩三军郡及洺州骑兵,合为五万轻骑、五千重骑倾巢出动,沿途围攻部落、劫掠辎重,从东路攻向柘枝城。

六月二十,国尉元晞挂帅出征、点将武煊为先军,率临梁郡五万轻骑、三千重骑,另从朔宁府抽调两万轻骑、两千重骑,北出朔门关、从西路攻向柘枝城。

西路北伐军任用的中等武官,多出身武选恩科。

宣正浩失主上信重,贬官后率领族中子弟留驻武原城,负责后勤补给,也算身居要职,罚得不轻不重。

为安宣氏军心,元旻又命在太尉府就职的宣正淼回武原、接任宣正浩之职。

大军拔营后的第二夜,元旻反客为主,在都督府设小宴与宣正浩对酌、畅谈。

席间,元旻递出一张洒金的大红庚帖:“滬国夫人托朕替其子、朕之六弟、平南侯元旭求取令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