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后的周锦悦自顾不暇,她和白晟宁挑破以后,偶有几次见过穆佑临,穆佑临只是惊愕,后来眼神变得复杂起来,她也不知道穆佑临是怎么看她的,也不知道他是否参与了周家的覆灭,两人此后再也没有交集。
那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这一世。
只要穆佑临这一世不投靠白晟宁,他做什么都可以,他可以任意的选择他想走的路,她也可以尽力帮助他,即便将来这个人不能为她作用,但也不能为白晟宁所用。
否则......
周锦悦用指尖抹去眼角渗出来的泪意,面上却一片漠然。
穆佑临是个骨头硬但脸皮薄的人,更不希望欠人家什么。平日里一边念书一边做工也要养活母亲,此时下跪,定然是已经穷途末路了。
想起上一世的时候,她和季承平路过,也听到了一段类似的话,当时便动了恻隐之心,要帮助这人,季承平当时还说她过于单纯,劝她不要多管闲事。
周锦悦当时虽然为了季家用掉了一些嫁妆,手里却也不拮据,只是季母在知道她庄子上还有许多仆人以后,天天讽刺她,季承平也劝她把庄子的人减一减,才有了那次的西郊之行。
周锦悦见他的确可怜,便劝季承平:“我知道这人,他念书不错,这样厉害的读书人不该止步于此,若是有机会,他将来兴许有大出息,能和你一样考个状元郎呢。”当时的周锦悦已经听说了穆佑临的才名,故有此一说。
这话说出来,当时的季承平还不高兴,说将他与一乡野匹夫去比较。但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某句话打动了季承平,又兼周锦悦坚持,一直说这人才学很好,季承平犹豫了一会儿,就拿着她的十五两银子给了穆佑临。
再后来没过两个月,季承平又单独去看穆佑临,没多久,穆佑临的母亲秦氏便撒手人寰,病死在床上。
后来的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季承平把穆佑临认作弟弟,穆佑临把季承平当做恩人,娶了他的妹妹季承莺,成了季承平的妹婿。
穆佑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平日里做人做事生怕亏欠别人。在他看来,季承平对他有如此大恩,还把妹妹嫁给他,他必然要回报的。
因为秦氏已死,没有了后顾之忧,他自己也有心上进,便开始心无旁骛的发奋读书。
第二年便考上了秀才,三年后中了举人,同年,正好赶上科举政策变革,科举由三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穆佑临同年取得秀才和进士,后来殿试之时更是一举夺得探花之位。
彼时的穆佑临,比季承平考得状元的年纪还要小四岁。并且当时的许多人认为,穆佑临的才学足以考中状元,但当时的状元是一位中年男子,皇帝见他生的俊俏,便点他做了探花郎。
穆佑临从此步入官场,又有白晟宁保驾护航,仕途一帆风顺,势不可挡。
就周锦悦做季家妇这几年来看,穆佑临起初并不知晓白晟宁那些暗地里的计划。白晟宁也不是草包,他不让穆佑临知道全部计划,也依然能让他帮自己做事,这并不冲突。
只是后来穆佑临是否识破了他们的真面目,亦或者是知道了,但已经无法抽身,又或者是甘愿同流合污。
此后种种,周锦悦皆一无所知。
但周锦悦知道一点,以穆佑临后来出现的宁王府的频率来看,他绝对在白晟宁的夺嫡之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没有了穆佑临的出谋划策,白晟宁的势力绝对不至于扩展得那么快。
想来好笑,当初明明是她坚持要帮穆佑临的,季承平才是那个阻止她的人,可后来,季承平拿着她的银子和仁慈,成了穆佑临最大的恩人,最后穆佑临还成为了那个魔鬼最大的助力。
虽说自己的遭遇和穆佑临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这种事,越想越不甘心。
周锦悦并不是需要穆佑临的回报,也不认为他一定要为自己办事才行。
她只是无法忍受,她善意帮助的人最后成为了她仇敌的死忠。
如果这一次,穆佑临还是遵循了上一世的轨迹,倒向了白晟宁,周锦悦会想尽一切办法,杀了他,无论他有多么的惊才绝艳,多么善良无辜。
穆佑临可以不为自己所用,但一定不能为白晟宁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