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的时候,总觉得还有时间,总觉得小丫头离嫁人还早着呢,那么小的姑娘,早早的就没了娘,王老太君恨不能把小姑娘一直放在自己跟前养着,但年纪小的时候还行,年纪大了,周家要来接人,她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亲家人还算不错,除了姑爷不太满意,亲家母还是不错的,加上二女儿也在京城,想着应当没人欺负她,这才放她回了京。
周锦悦知道外祖母伤感,连忙劝慰道:“外祖母不要担心,我还在京城,也能回去看望您的。这段时间外祖母就多在京城住一段时间吧,姨母也好久没看见您了,想的紧。”
王老太君点着她的额头:“你个小没良心的,就这么恨嫁?”她可是听说了,是她这外孙女坚持要提前成亲的。
“不管你是不是还在京城,终归都是不一样了啊。你以后就是陆家的人,别人在说起你,也只是会说陆夫人。”
王老太君温柔的摸着周锦悦的头发,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她有段时间没瞧见她外孙女了,看起来似乎又长开了一些,更漂亮了。
“你素来懂事,那些礼节我都不怎么担心,但毕竟是在别人家里,没有在家生活那么惬意,若是受了委屈可怎么办,你这性子只会往肚子里咽,什么也不和我们说,我就怕这样。”
她这个外孙女,从小到大,只和她那个棒槌女婿大声吵过架,对其他人很少大声说话,以往便是不喜傅氏和她的两个孩子,也只是不理他们,小打小闹的闹脾气冷战,从没发生过很大的冲突。
粗糙的手指拂过女孩娇嫩的脸颊,带起一阵暖流,周锦悦的眸中也蒙上了一层水雾,将身子窝在老人家的怀里。
上一世她也是出嫁的早,匆匆忙忙的,家里人也都不同意她这么早嫁人,偏自己怕迟则生变,铁了心就要嫁给季承平,一心觉得他对自己最好,闹得大家都不太开心。
这一次虽说也是仓促,家里人担心归担心,但不知为何,似乎并没有上一世那样低迷的气氛。
周锦悦不知道陆裕川自上门拜访之后,就屡次在他们面前刷脸的事情,就是觉得有些奇怪罢了。
一开始,周家除了周淮以外对陆裕川都不太满意,但架不住陆裕川会做事。便是年礼,除了陆国公府送的以外,他自己还单独备了一份,周家的每个人都没有漏掉,便是远在外地的外祖家,他也托人提早送去了礼物。
他们两家一开始就有接亲的意思,后面的坠崖之事是意外,虽说于周锦悦的名声不怎么好,但好歹是保住了性命,他们也分得清好赖;事情走到如此地步,陆裕川也在竭尽全力弥补了,周家人对他倒也并没有太大的意见。
这一次的确是周锦悦要急着嫁人,但老太太从宫里那里得了一些消息,回来后便不作声了,默许了尽快完婚。
所以现在说周锦悦“急着嫁人”也不过是打趣之语。
如今,王老太君虽说还是有些担心,但看得出,她对于陆裕川这个人还是满意的,只是对于他婚后就要出征这件事不满意,但不成婚,面临的危机可能会更大。
现在只盼着未来孙女婿争气,能平平安安的回来,不要让她可怜的外孙女儿守了寡。
周锦悦伸手抱住王老太君,在她的怀里蹭了蹭:“外祖母,您不要担心,我去了陆家,也能过得很好的。”
她也许不是很擅长和人打交道,但大宅里的情况,加上上一世的心智,她应当可以应付得来;且陆家的人口她和傅芝也私下讨论过,新妇最难过的事婆母那一关,但说句对傅芝不太友好的话,她的未来婆母是继室,不会过于管束她,且傅芝和对方相处的这一段时间来看,李茹是个拎得清的。
王老太君叹息一声,她相信外孙女的本事能应付得来,但总归是不一样的。
若是陆裕川在家里还好,还能给她撑腰,现在呢?
外孙女一嫁过去就要守活寡,其他人她都不熟悉,也没个人帮忙提点着,皆要靠自己摸索;她还不知道这个外孙女的习性吗,也不是善于讨巧逢迎的那一类,只会埋头做,嘴上是一点都不肯说的,这样的性子最是吃亏的。
只盼着陆家真的如传闻中的那样,是个门风清正的好人家,没有那么多的内宅阴私事儿。
真是想起了就心疼,那么早没了娘,现在嫁过去还要守活寡,也不知道姑爷几时能回来。
王老太君决定回头要再和小女儿说一说,让她比以前更用心照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