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原来就有很多旧家具,桌椅板凳也不缺,洗洗刷刷之后还能当作农庄的特色。
客人选坐的是一张方桌,漆都掉得差不多了,但木头还是好的,桌腿也结实,一点蛀虫的痕迹都没有,唯有岁月在上面留了痕迹。
除了蒸鸡,客人还要了野菜芽鱼丸汤、客家酿豆腐、紫苏山坑螺、清蒸竹壳鱼、砂锅鳝鱼和干锅荔枝菌,荔枝菌是上半年梁妈采摘晒干的,本来是想留着寄到粤东给原身吃,现在被梁昭拿来当特色菜了。
荔枝菌只有每年的五月到夏至时节才有,过了这个月就得等明年,只是荔枝菌的香气和口感都不如中华鹅膏菌,果林也年年都长,成片成片的,村民都懒得要了,一般都是一铲子翻过去给果树当肥料。
把米饭端过去,梁昭说:“你们要的菜就上齐了啊。”
客人已经等不及先开吃了,金黄的鸡汤倒进米饭里拌拌就能一口气吃掉半碗。
梁妈有种水田,家里吃的米就是今年田里的早稻米,七月中收割,八/九月份都能吃上新米,岭南这边的米大多数都是那种细长的,有点像泰国香米,米香味却是泰国香米的好几倍,口感也更好,村里人都习惯吃这种米。
“我们刚才就一直闻着香味咽口水,在想怎么还没做好啊,太馋了。”客人边吃边说笑。
她们平时也爱去农庄吃饭,粤西哪个旮旯角有好吃的农家菜她们都知道,昨天看到照片和带回来的土鸡土鸭、鱼这些就知道这家农庄有靓货,肯定是要过来尝尝味的,现在想要找到这么正宗的农家饭菜吃可不容易。
很多农庄打的虽然也是本地土鸡的旗号,但那些鸡都是外面抓回来圈养的,并不是真的土鸡,只不过抓回来之后改喂一段时间的菜叶子和五谷杂粮,肉质就会比原先饲料喂养的要紧实,肥油也没有那么多了,很多人都尝不出差别。
“还合口味吧?”看那一小盆米饭都下去得快差不多了,梁昭又给端上来小半盆。
她们竖起大拇指,“太好吃了,味道正啊,鸡肉真系好。”
梁昭笑说:“你们爱吃就行。”
家里散养的这些土鸡太野了,为了抓它们,梁昭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是不好吃她岂不是亏大发,白让公鸡啄了几下手,到现在还火辣辣的疼。
她们是第一批正式的客人,梁昭送了一份笋干炒猪肉和虾米蒸冬瓜。
给客人做菜的同时梁昭也顺便给自家人做了午饭,挺简单的,就是拿今早上捡回来的软壳蛋炒了个野菜芽,再做个牛肉粿条,加点鱼丸和切好的鱼饼,撒上蒜头酥就很香很好吃了,牛肉是上午阿喜送鸡蛋过来的时候一并拿来的,两斤差不多的量,是阿喜妈妈早上赶集买的,现宰杀的水牛,牛肉不像内蒙那边的有一股子奶香味,但很嫩,切薄片生烫很好吃的。
梁昭调了沙茶酱,宝宝贝贝看见了也把自己的小碗推过来,就往她们的小碗也放了半勺。
外面的阳光很刺眼,但一楼堂屋特别阴凉,大中午不开风扇也不觉得热,大人和小孩围着小餐桌吃牛肉粿条,时不时跟坐在廊上的客人聊几句,说的也都是村里有什么好吃的,山上种的又是什么树,走的时候想带什么,下次还带朋友来吃。
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梁妈也很久没有这样和女儿吃过饭,她高兴得又想哭。
“妈,下午我想带宝宝贝贝到小河边玩会水。”
之前答应过到阿婆家了就带她们去抓小鱼,还以为两个小家伙忘了,谁知道早上起来突然就问什么时候带她们去,既然答应过,梁昭也不想对两个孩子食言,说了下午带她们去河边玩。
不带不行,贝贝整个上午都想往狗窝钻,说什么都要把狗崽抱过来搂着,拦都拦不住。
梁昭也只好带她们出去玩玩,分散她们对狗崽的注意力,不然那四只小狗狗迟早都要被宝宝贝贝撸秃噜毛。
鹤岭村东边有条小河,源头在山里,下游汇入哪里就不知道了。
除了雨季的洪水期河水会浑浊,平时还是很清澈的,水位也不深,光脚踩下去只到膝盖,河底都是细沙跟鹅卵石,会有一些稍微大点的石块,已经被河水长年累月冲刷得很光滑,土黄掺白的颜色,小时候经常捡小块的带回家当宝贝收着。
梁昭收的山坑螺就是在小河捡的,不过是山里上游的位置,那的水质最好。
通过鹤岭村的河段大多数是淡水钉螺、河蚬、小河蚌这些,没有多少肉,又腥,也只有以前吃不起肉的年代会去捞,现在白送都不要,最多就是捞点回来砸碎了喂鸡,吃了几回鸡都不愿意吃了。
梁妈本来不想让梁昭带两个孩子去那边晒的,这么大的太阳,中暑了怎么办,但孩子闹着要去,河边也有树木遮挡阴凉的地方,为了哄孩子高兴也就让她们去了,出门之前戴了帽子,喷了防蚊水,叮嘱梁昭千万看好孩子,别让她们下水。
“留人在岸上看着点,河深河浅都别让孩子下去,她们不比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孩子皮实,蚂蟥都敢空手抓,水里有水虱子,咬了人可是很疼的,宝宝贝贝肉嫩,哪受得了这个,你千万留神看着点听见没有。”
梁妈怎么都不放心,可自己还瘸着腿,也实在不方便跟过去,只能耳提面命让梁昭上心。
“知道了,妈。”梁昭发现老妈真是越来越啰唆了,她耳朵都快念出茧子来了。
中午在这吃饭的客人还没有走,听说她们要去河边抓鱼,也凑了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