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金枝玉贵 > 第3章 说亲

第3章 说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为嫡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佩兰和松兰有条不紊的分配工作,除了四个司,其她人一概不准进内室,如今是独门独院,洒扫庭除,缝补浆洗之类的活都要重新安排,沈氏有心教女儿管家,自然不会派人插手。

三等丫鬟及以上都是自小在边境将军府长大,因着回京,姜韫院中编制规格提升,这才提了几个上来,她们在府上伺候惯了,一应规矩基本照旧,倒是新来的几个年纪小,干活还算麻利,但偶尔见到姜韫时说话却磕磕绊绊的,看得佩兰直皱眉。

“虽是下人,但这幅样子外人还以为咱们府里怎么苛待她们呢,都是侯府的脸面,传出去多不好听。”司棋道。

前些年新贵们入京,人牙子这个行业空前繁盛,留下的除了歪瓜裂枣,就是这些年岁小的。

“你懂什么,进姑娘院里的自都是上乘,瞧这一个个长得多标致。”司画是颜控,在她看来,干活干得多了自然就会,像她小时候不也经常打碎茶碗茶盘。

可外貌这种东西却是天生的,整个将军府她就最喜欢姑娘院里,清一色的水灵聪慧,不像大公子和二公子恨不得比照军营来作为挑选侍女的标准,个个人高马大,身子壮实。

“也就是舅太太们都在金陵,不然何至于此。”要知道,沈氏不止桃李满天下,就是府中规矩也极为严格,像夫人身边的庄妈妈就是沈家世仆,佩兰松兰是她一手教养出来的。

司画很是赞同:“可不是么,不过…我听说明年大舅太太就要跟着舅老爷上京任职,到时候啊夫人娘家也算在京城有人了。”

姜韫出生的时候就在打仗,对于外祖家还来得及培养感情,倒是沈氏先收到了自家大嫂并二嫂的信。

“是给仪姐儿说亲的。”沈令仪是二房嫡长女,沈氏记得她仿佛是去年及的笄。

沈家先祖曾位列三公,直到年迈后归隐至金陵砚山,后在当地建了书院,从此教书育人直至今日,如今的砚山书院山长便是姜韫外祖,而沈家家风清正,姜韫上头三个舅舅都是嫡亲。

金陵和边境路途遥远,沈氏与娘家每年虽去信不多,但不妨碍一家人感情笃厚。

“既然去年及的笄,那今年该满十六了罢,仪表姐怎么如今才开始议亲。”姜韫好奇的问道。

沈氏嗔了她一眼:“你个未出阁的小娘子整日把议亲挂在口头上,羞也不羞。”

姜韫笑眯眯的挽着沈氏的手,对于向母亲撒娇这件事信手拈来:“这不是关心表姐么。”古代不像现代,一般来说十三岁就可以开始议亲了,而家中越是富贵的越是早早相看,尤其是战时晚婚甚至要征税,而即便是贫寒人家,也不至于等到十六岁才对。

沈氏点了点她的额头,好心解惑道:“男方上月刚出的孝。”说的是礼部侍郎柳家大房的嫡次子,今年刚满十八。

其实若单论沈家,这门亲事算是高攀,砚山书院闻名于士林,但却因先祖遗志,多年来未曾有人出仕,直到今时大房才领了国子监忌酒,又何况沈令仪并非长房所出。

不过向来高门嫁女,低门娶媳,柳家曾祖又与沈家当年的老太爷交好,这门亲事是早早定下的,如今不过走个流程。

按照沈老夫人的想法,届时想让沈令仪从定北侯府出嫁,也算给孙女多些体面,沈氏自是没有不应,甚至亲派了侍卫去金陵接人,嫁妆明年再随长兄述职时一同走水路入京。

……

“柳家…好像在宴会上见过罢。”作为姜韫在边境时的至交好友,李元英比她早了两年回京,几乎是在姜韫收拾完院子的第二日,就带着包袱行李在侯府住下了:“不过我们是不大与这些京里的小姐们玩的。”

虽说平日里的宴饮上,双方见面和和气气,但要说日常交往,她们这些新贵的女儿算是‘外来人’,所以哪怕不到相看生厌的地步,大多也只是维持表面关系。

姜韫趴在软塌上,听李元英絮絮叨叨的说些“左盼右盼终于把你盼回来了”“前儿个某某夫人被送到家祠,事发时我就在现场”之类的八卦事宜,一时间哭笑不得。

不过,还没等沈氏调查个林家的全貌,姜韫没过几日就先遇着了那位嫡次子的妹妹。

“喏,那个就是你未来表姐夫同父同母的妹妹。”京淮河上,姜家画舫在水面徐徐而过,李元英正站在船头吹风,冷不丁看到不远处另一艘画舫上的身影,忙一把将姜韫拉了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